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对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的临床效果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与传统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的临床效果及稳定性进行对比,为临床医师治疗计划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实验组(MSE组)共选取了11例进行种植钉辅助螺旋扩弓器扩弓的患者,6例男性,5例女性,平均年龄为18.6岁。通过CBCT分别测量扩弓前、扩弓后及扩弓保持6个月时,牙性指标及骨性指标共20项,进行组内对照。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RPE组)共选取了14例患者进行传统螺旋扩弓器扩弓,6例男性,8例女性,平均年龄为16.7岁。通过模型和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性指标及骨性指标共17项,分析扩弓前、扩弓后、扩弓保持6个月时MSE组、RPE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组间对照。分析扩弓前、扩弓后、扩弓保持6个月时的牙弓宽度变化,牙齿、牙槽突的倾斜移动情况及扩弓效果的长期稳定性。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MSE组内对照结果显示,扩弓前和扩弓后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的距离、第一前磨牙根尖间的距离、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距离、第一磨牙根分叉间的距离、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齿倾斜度,测量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扩弓前后腭中缝间距离的差异、上颌第一磨牙左右颊侧牙槽骨间高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弓后与扩弓保持期前、后腭中缝间距离的差异有变化,第一磨牙左右颊侧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距离、第一前磨牙牙根间距离、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离、第一磨牙根分叉间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磨牙牙齿倾斜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MSE与RPE扩宽上颌牙弓宽度的组间对照显示,扩弓前后上颌双侧第一磨牙牙槽骨间宽度、上颌双侧第一磨牙牙合平面夹角、上颌双侧第一磨牙腭中部宽度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MSE组较RPE组扩弓效果好。在扩弓结束6个月后,两种测量方法的组间对照显示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中央窝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腭中部间宽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保持阶段MSE的效果比RPE更稳定。结论:MSE扩弓效果更明显,速度更快,短期即能产生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使上颌腭中缝横向扩宽,且以腭中缝扩宽为主,腭部左右两侧骨板几乎成平行方向扩宽,与传统螺旋扩弓器的“V”形扩宽有明显的区别。虽然MSE扩弓后磨牙的牙冠发生轻微的颊向倾斜,但倾斜度很小,基本上没有不良反应。种植钉螺旋扩弓器扩弓后,扩弓效果在半年内基本无复发,而传统扩弓器扩弓后在半年内有明显的复发。MSE主要是骨性效应,牙齿效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