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寿县实验稻田的实地调查,并搜集和查阅大量资料,根据淮南市寿县水稻害虫2019年的发生危害情况,制定了寿县稻田害虫绿色防控方案,防重兼次,紧抓防控关键期,优先使用抗虫品种、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利用自然天敌,安全合理用药,严格遵守粮食安全、生态健康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主要结果如下:1、初步查明淮南市寿县2019年水稻共发生害虫26种,隶属6目、15科,稻田天敌16种,隶属3纲、6目、12科;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危害最为严重,属于重要害虫,是重点防控对象;稻蓟马、稻黑蝽、中华稻蝗为常发害虫,在部分乡镇亦可以造成明显为害;大螟有上升为害趋势。2、2019年淮南市寿县稻飞虱全生育期发生较轻,未达到防治指标;稻纵卷叶螟以第5代发生危害为主,第6代为害会有加重的趋势;二化螟则以第2代和第3代作为主害代,但为害程度仍呈下降趋势。水稻害虫为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稻蓟马主要为害苗期至分蘖前期,影响水稻苗长势;分蘖期及孕穗破口至灌浆期主要受到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黑蝽等害虫的危害,尤其后一阶段对水稻产量影响更加显著,是水稻害虫防控的关键时期。尽管稻田天敌种类较多,但在自然状态下,控制作用并不明显,因此,稻田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不仅要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还应采取人工释放补充高效天敌。3、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亮泰(?))、22.2%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迈舒平(?))和25%噻虫嗪(阿克泰(?))的科学组合使用能够较好地解决水稻主要虫害问题。其中:当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的施药量为40mL/667m2时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最好;22.2%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不仅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而且还能促进水稻苗期生长;当25%噻虫嗪的施药量为4g/667m2时对稻飞虱有着突出的防治效果,见效快,持效期也长。并且一季水稻多次使用后性价比高,经济效益(亩效益和投入产出比)更可观。每亩收益大概要比自主用药区多出约178元的收益,并能符合我国农业部倡导的农药与化肥减量使用的战略目标,适合大面积在水稻上推广应用。4、目标水稻害虫的总体控制效果要达到85%以上,其中重要害虫防控率要超过90%,将害虫为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要实现零增长,并且专业化的防治面积达到40%以上。制定了“秧苗期预防,分蘖期放宽,成穗期保护”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原则,围绕农田生态系统,在农业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抗性品种、优化耕作制度、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等环境友好防治技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做好准确的害虫发生预测工作,以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控制重要害虫兼制常发和次要害虫为目标,促进绿色防治与专业防御和统治相结合,确保稻田绿色稻米效率和生态安全。制定了以非化学防治技术为主,通过准确测报,抓住关键时期,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辅助的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