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表面活性高、结构多样化、低毒、生物降解及生态可接受的特性,在石油、医药、食品、环境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因此,对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富集培养、平板分离、摇瓶培养和测定发酵液的乳化活性及表面张力等方法,从被杂菌污染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Ochrobactrum sp.DGG-1-3中分离出五株菌(1#、2#、3#、4#、5#),其中1#菌株发酵液的乳化活性较高,乳化指数E24为54%,发酵液表面张力从65mN/m降低到50mN/m,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1#属于Ochrobactrum属。菌株Ochrobactrumsp.l#可以利用糖类碳源(蔗糖、麦芽糖、淀粉)生长和产生物乳化剂;以烷烃(十三烷、液体石蜡、二十五烷、三十二烷)为碳源时,菌体生长但不产生物乳化剂。以蔗糖和液体石蜡为碳源菌体生长量达到最大;以蔗糖、麦芽糖为碳源时,发酵液乳化活性最高E24为54%。以蔗糖为碳源,发酵4d的发酵液乳化活性达到最大,以麦芽糖为碳源发酵5d的发酵液乳化活性达到最大。菌株Ochrobaftrum sp.1#以有机氮(蛋白胨、牛肉膏、酵母浸粉、玉米浆、黄豆饼粉、豆粕水解液)为氮源有利于菌体生长,不利于产生物乳化剂;以无机氮(NaNO3、KNO3、NH4Cl、(NH4)2SO4、NH4NO3)为氮源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产生物乳化剂。通过对比添加等摩尔氮素的氮源(NaNO3、(NH4)2SO4、NH4NO3)和等质量的氮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发现通过添加等质量氮源的方法,探究不同氮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不准确。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等摩尔氮素的氮源时,以NaNO3为氮源发酵液乳化活性最好,发酵4d发酵液乳化活性E24为54%;添加等质量的氮源时,以(NH4)2SO4、NH4NO3为氮源发酵液乳化活性明显提高,发酵3d发酵液乳化活性达到最大E24为48%。考虑到以NH4NO3为氮源发酵周期较短且成本更低,使用NH4NO3为氮源更合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