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作为当今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其研究成果一直备受关注。他基于阿尔蒙德式的研究,通过实证测量的调查研究,让本已式微的政治文化研究重新得到了复兴。 在1981年,英格尔哈特及其团队面向全世界超过九十七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圈进行了细致的实证调研,通过取样来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探寻公民价值观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价值观的变迁理论。 英格尔哈特的价值观理论通过匮乏和社会化这两种假设,提出随着公民的代际更迭,公民的价值观将从物质主义变迁为后物质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的转变还将和社会的政治、经济通过互动作用彼此影响。随着人们的生存安全不再受到威胁,更多安全感的获取会使人们从对物质的渴求逐渐转向对自我表达的更高层次诉求。 英格尔哈特的研究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在思想价值上对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但同时其自身所蕴含的理论局限也受到了不少的争议。 同时,对于当代中国而言,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加快了后物质主义在中国兴起的速度。按照英格尔哈特的预测,中国将通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一次价值观的代际更迭。因此作为一个尚处在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英格尔哈特的理论对当代中国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论文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以及英格尔哈特相关研究的综述;第二部分是研究其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的框架;第三部分是总结其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和政治社会的互动关系;第四部分总结了价值观理论的思想价值和局限性;第五部分结合中国的现状总结了价值观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