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尔哈特的政治价值观理论研究——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作为当今政治文化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其研究成果一直备受关注。他基于阿尔蒙德式的研究,通过实证测量的调查研究,让本已式微的政治文化研究重新得到了复兴。  在1981年,英格尔哈特及其团队面向全世界超过九十七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圈进行了细致的实证调研,通过取样来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探寻公民价值观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价值观的变迁理论。  英格尔哈特的价值观理论通过匮乏和社会化这两种假设,提出随着公民的代际更迭,公民的价值观将从物质主义变迁为后物质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的转变还将和社会的政治、经济通过互动作用彼此影响。随着人们的生存安全不再受到威胁,更多安全感的获取会使人们从对物质的渴求逐渐转向对自我表达的更高层次诉求。  英格尔哈特的研究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在思想价值上对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但同时其自身所蕴含的理论局限也受到了不少的争议。  同时,对于当代中国而言,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加快了后物质主义在中国兴起的速度。按照英格尔哈特的预测,中国将通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一次价值观的代际更迭。因此作为一个尚处在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英格尔哈特的理论对当代中国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论文共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以及英格尔哈特相关研究的综述;第二部分是研究其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体系的框架;第三部分是总结其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和政治社会的互动关系;第四部分总结了价值观理论的思想价值和局限性;第五部分结合中国的现状总结了价值观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带来的启示。
其他文献
秋风萧瑟,层林尽染,金秋十月,是伊犁河谷秋意最浓的季节。秋天用五彩缤纷的颜料,给大地披上了五彩衣。伊犁河谷山高水多,每一条山谷都缤纷多彩,这里有太多的色彩、太多的景致、太多的美,花草都在努力展现它们最后的美丽,天空变得更高更蓝。伊犁之秋是大气的,是慷慨的,是秀美的,也是妩媚的。秋艳铺满了伊犁的山山水水,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在秋的舞台上展露自己的风采。摄影/曹希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上周
自2004年开始,信息产业部便着手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法》的制定,从一度引起学界关于电信法律问题的热议。时至今日,因为种种原因,电信法却迟迟无法出台。在缺乏系统而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将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成果。在我国特殊
该文追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发展、终结的历史过程,诠释新民主主义社会之过渡模式的必要性,探讨这一科学选择被过早失弃的原因;同时,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和
创造能力及其培养是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一般都只是"就事论事",因而脱离了中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角度——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为指导。  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正义思想是马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永恒话题,作为上层建筑,人民内部矛盾随着时局的发展而变化。在新时期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领域都存在着内部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