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340-5p靶向ATF7基因调节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x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croRNAs(miRNAs)是短链非编码RNA,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结合到靶基因m RNA的3’UTR、5’UTR和CDS区,促进靶基因m RNA降解或抑制其蛋白翻译。miRNA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脂质代谢和脂质积累等生理过程。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miRNA对模式动物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关于它们参与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较少。ATF7(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7)是ATF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通过结合到靶基因增强子区,抑制转录的起始过程。目前已知ATF7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研究miRNA和ATF7在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对提高绵羊胴体的肉质品质、改善脂肪细胞分布奠定理论基础。本试验旨在研究miR-340-5p和靶基因ATF7对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用胶原酶消化法,在体外得到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并用油红O染色、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在细胞分化不同时段检测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分析实验室前期miRNA组测序数据,得到表达量较高且差异的miR-340-5p。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系统,检测miR-340-5p与ATF7之间是否具有靶标关系。用转染miR-340-5p mimics和inhibitors的方法,过表达和抑制miR-340-5p,在细胞水平研究miR-340-5p对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影响。将构建好的ATF7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与慢病毒抑制载体,用慢病毒包装的方法在293T细胞中得到具有感染能力的慢病毒。使用慢病毒感染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过表达或抑制ATF7的表达。用油红O染色、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试验中空白对照组与试验组脂滴积累量、成脂相关标志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以研究ATF7转录因子在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培养3 d的前体脂肪细胞展现出梭形和不规则三角型,没有脂滴出现。在分化培养过程中,分化的脂肪细胞从少变多,脂滴由小变大,成脂标志基因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C/EBP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和FABP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在0、6和12 d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表明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可用于后续试验。(2)验证miR-340-5p与ATF7之间的靶标关系。在实验室前期miRNA测序数据中找到差异表达的miR-340-5p,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发现,miR-340-5p在ATF73’UTR有潜在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miR-340-5p可显著降低含有3’UTR的双荧光报告载体的荧光强度(P<0.01),说明miR-340-5p与ATF7之间存在靶标关系。(3)miR-340-5p抑制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在体外培养的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miR-340-5p,分化培养12 d,ATF7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成脂标志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当抑制miR-340-5p表达时,呈现出相反的结果。说明miR-340-5p靶向ATF7抑制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4)ATF7促进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通过构建ATF7慢病毒过表达和抑制表达系统,在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过表达或抑制ATF7的表达。发现,在过表达ATF7后,STAT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PARγ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细胞成脂分化能力增强,成脂标志基因m RNA和编码蛋白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上调,在ATF7抑制后,以上数据均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说明ATF7通过抑制STAT1的表达,促进PPARγ的表达,进而促进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以上结果表明,miR-340-5p靶向ATF7,抑制绵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为增加绵羊肌内脂肪含量,提高胴体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苜蓿是豆科草本植物,种植范围广,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多酚、黄酮等活性成分。但目前苜蓿主要用作动物饲料,苜蓿功能食品有待进一步开发。本研究比较不同收割期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对不同部位、不同粒度苜蓿粉理化特性的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同时对苜蓿咀嚼片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期为苜蓿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比较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苜蓿的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结果表明,从现蕾
梨黑星病是限制梨产业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给经济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梨生产上防治黑星病的主要措施还是化学防治,而植物诱导抗性的提出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梨抗黑星病的主要信号分子及信号途径将有助于了解梨的抗病分子机理,开拓梨抗病育种新途径,并提高其抗病性。茉莉酸是一种与防御相关的植物激素,但是其在梨抗黑星病反应中是否起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强度仍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易感黑星病品种‘雪花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被硒(CSS)与包被叶酸(CFA)对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液代谢产物的影响。选用44头,体重635±14.5 kg,泌乳天数115±9.6 d,每日产奶量33.6±2.4 kg的经产荷斯坦奶牛,采用2×2因子,按照体重、泌乳天数和产奶量,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结果显示:(1)补充CSS,产奶量、乳脂矫正乳和乳蛋白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乳成分中尿素氮和体细胞数显著降低(
本研究对金针菇中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新鲜的金针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出一种酸性α-半乳糖苷酶FVG,纯化倍数为275.92倍,比活为178.74U/mg,回收率为4.3%。该酶的分子量约为63kDa,为单亚基结构,属于GH 27家族,最适p 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4和50℃,在pH 3-5和温度4-30℃范围内稳定性良好。P
毛色是哺乳动物的一项重要特征,常见的绵羊毛色有黑、白、棕3种。由于羊毛的天然毛色较少,但市场需求量大,具有丰富天然毛色的哺乳动物在生产和生活中会倍受欢迎并且对于环境也有保护作用。基因控制毛色,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人工控制毛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动物皮肤和毛色的形成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决定的。先前有研究表明Tbx2和Tbx3均对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基因或通路有着不同或相同的关系网络。本文研
【目的】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肠杆菌科中最重要的导致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属,可导致严重的胃肠炎和腹泻;也是导致动物源性食品污染及食源性疾病爆发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对人类和畜禽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沙门菌的耐药性和持留菌问题非常严重,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杀菌剂。麝香草酚是从天然草本植物中提取出的一种低毒、副作用小的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精油单体化合物。但麝香草
为了解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寄生虫感染情况、影响因素及优势虫种进化情况,本研究通过追溯调查、蠕虫虫体检查、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集卵法、片形吸虫卵检测与计数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麋鹿苑内麋鹿兽医卫生状况、麋鹿粪便虫卵、麋鹿活动区土壤虫卵及湖中医学贝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麋鹿优势虫种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2018~2019年寄生虫总感染率(阳性率)为82.76%~10
灵芝孢子粉由成熟的灵芝子实体释放,是灵芝子实体的卵型生殖细胞,含有多糖、三萜和核苷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功效,其药用价值在灵芝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明显居高。由于灵芝孢子粉孢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为几丁质及钙、硅等,孢壁异常坚硬,且耐酸耐碱,直接食用不易被吸收利用。因此,探究一种高效率、低损失的灵芝孢子粉破壁方法对改善灵芝孢子粉破壁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三种破壁方法(高压脉冲
温度是影响果蔬质量和采后保鲜的重要环境因素,对温度的把控需要仰赖于预冷技术。果蔬采摘完成后,及时地采取预冷措施将其田间热散去,是保障冷链流通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深入研究预冷相关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证我国果蔬生产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国际地位,还能有效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保障国民生活质量。差压预冷是一种有效且普遍的预冷方式,因其对库容利用合理、冷却效率高(3~4小时即可完成)、冷却均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地区气候持续呈现暖干化趋势,对生态系统和植被生长产生着严重影响。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为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多年生草质藤本,其根状茎富含薯蓣皂苷元,为北方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药源植物。本文以山西省蟒河和庞泉沟的穿龙薯蓣种源为试验材料,大田栽植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设置4个水分梯度,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