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熟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是不同的个体对于成熟的理解又各有不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对成熟的自我评价与感知到的他人的评价之间,时常存在不一致,而这种评价间的不一致会对个体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所以,本研究拟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探讨成熟的内涵,并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的成熟自我/镜像成熟自我,以及外显/内隐成熟自我不一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论文主体部分共由四个相关研究组成:研究一是成熟词汇表的编制,目的在于编制可以用于成熟评定的调查工具。通过文献搜索、开放式问卷调查(72名被试)和个案访谈(7名被试)等方法探讨成熟的内涵,并收集与成熟相关的词汇。在对词汇进行初步整理后,以问卷形式发放给大学生,请他们“选出最能代表成熟的词语”,并保留选择频率较高的词汇,用于下次调查。如此进行三次问卷调查后,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出适合构成成熟词汇表的词语,然后结合七位专家的评定意见对词汇表做进一步的修改,最终形成成熟词汇表。词汇表的信、效度良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研究二是成熟自我与镜像成熟自我不一致与心理健康关系的问卷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个体的成熟自评与镜像评价间的不一致现象以及这种评价间的不一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利用在研究一中所编制的成熟词汇表,设定了“自我评价”“朋友心目中的自己”和“父母心目中的自己”三个评价维度,作为成熟评价指标,并选用抑郁自评量、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中的社交回避维度、自尊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作为心理健康指标。研究者对六所高校的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7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成熟自评与镜像朋友评价基本一致,均高于镜像父母评价。调查结果还显示,成熟自评与镜像父母评价一致的个体,其生活满意度水平高于评价不一致的个体,成熟的镜像父母评价高于自评的个体,具有较高的抑郁水平和较少的积极自我评价。研究三是内隐和外显成熟自我不一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内隐成熟自我,以及内隐、外显成熟自我不一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利用成熟内隐联想(LAT)测验,并结合研究二中的心理健康量表,对110名大学生进行了有效施测。研究证实了内隐成熟自我的存在,并且发现,外显成熟自我高于内隐成熟自我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内隐成熟自我高于外显成熟自我的个体。研究四是个案访谈研究,目的在于从个体角度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心目中的成熟,以及成熟自评与镜像评价不一致可能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以对量化研究的结果做进一步的验证和补充。研究中共对8名大学生进行半结构性访谈和问卷施测。结果证实,大学生个体确实表显出对于成熟内在积极品质的偏向,成熟的自我评价高于镜像父母评价。同时研究还发现,对于大学生而言,成熟的消极面也是确实存在的。成熟评价不一致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但受到个体的认知、成熟自我等因素的调节。成熟的镜像父母评价高于自评可能与个体认为需要承担较多的家庭责任有关。另外研究也证实量化研究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