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舶来品”的中国话剧艺术自然受到了外国戏剧明显的影响,但它在进入中国文化语境,尤其是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戏曲、民间曲艺、民间说唱以及民族审美情趣影响的同时,也不断地被中国化了。张庚早在1939年就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的论断,同时作家们的创作也在践行着这一观点。笔者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吴祖光话剧创作与传统戏的历史渊源厘清,进而讨论吴祖光的话剧在借鉴东西方戏剧基础上所实现的超越。文章立足于中西方戏剧艺术显隐杂陈影响下的20世纪中国话剧创作这一背景,概述吴祖光的话剧创作语境,认为从吴祖光的家学渊源、成长环境、知识结构、交往背景等构成了其话剧创作与传统戏曲结缘的生成机制;在这种生成机制下,他格外重视对民族传统审美风格的学习和借鉴:彩线串珠的戏剧结构、戏中戏手法的运用,鲜明戏剧化的人物塑造以及诗剧化、写意化的审美追求等等。不仅如此,吴祖光的话剧创作还力求在实现话剧民族化基础上的超越——话剧艺术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