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下沿空留巷巷旁支护高延性混凝土材料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空留巷技术在矿业工程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巷旁支护混凝土充填体因不能够与上覆岩层形成有效的协调让压等结构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塑性变形能力等优点,可作为理想的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充填材料。本文以C40普通混凝土配比为基础,选取矿物掺和料粉煤灰、韧性较高且有良好缓冲性能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常用来提高混凝土延性的钢纤维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改性,并按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国家标准,分别制作了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件,用于单轴抗压和劈裂抗拉试验;制作了100mm×100mm×300mm的棱柱体试件,用于轴心抗压及弹性模量的试验;制作了100mm×100mm×400mm的棱柱体试件,用于抗压和三点弯曲抗折试验。通过实验室物性测试、数字散斑技术以及数值模拟对改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按照国家标准测试了高延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粉煤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及钢纤维对普通混凝土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替代以及聚合物的掺入通过增强混凝土内部的粘结性及整体性使得混凝土裂而少碎,并通过掺入的钢纤维限制混凝土裂缝的发育来增强混凝土的服役时间;因聚合物自身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低,随着聚合物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但塑性变形能力会逐渐增加;钢纤维自身的韧性较大,掺入混凝土中能够很好的改善混凝土的延性,在混凝土抗折试验中,表现出非常好的韧性,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跨中挠度及峰后延性;钢纤维的掺入,混凝土前期的强度得到了保证,能够较好适应工作面的开采速度;聚合物掺量在15%时,产生的薄膜及网状结构在7天左右成型,抗压时展现出其承载作用,粉煤灰的替代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后期。(2)利用数字散斑技术对尺寸为100mm×100mm×300mm的混凝土试件轴心抗压破坏过程进行了细观层面的研究,应用局部化带理论分析得出,普通混凝土受压时裂隙扩展速度较快,加入钢纤维后,较大限制了混凝土裂隙的扩展速度;随着聚合物掺量的增加,局部化带与裂隙转化的应变阈值明显增大,裂隙扩展速度再次减小,试件整体受力较为均匀,微小裂隙分布于整个试件表面,裂隙张拉及错动位移曲线愈加缓慢,最后张拉或错动位移中两个相反的方向会出现在一条局部化带中。通过对不同配比的高延性混凝土各阶段试件比例分析可知,钢纤维和聚合物的掺入增强了混凝土的均质性,与宏观分析结果一致。(3)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高延性混凝土充填体在沿空留巷中的受压破坏过程,充填体参数使用F15S1力学测性所测量出的参数,分析了充填体处塑性区、顶底板移近量和充填体垂直应力状况并阐述了高延性混凝土充填体在顶板回转下沉之后的破坏规律,从而为研究其他改性混凝土的相关力学性能及破坏过程提供了有效参考。
其他文献
长焰煤是变质程度最低的一种烟煤,其变质程度仅次于褐煤。长焰煤的含水率高、灰分高、挥发分高、热值低,目前其多用于火力发电以及加工化工用品,但火力发电和化学加工的残留物均易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然而,我国的煤炭需求量大且低变质煤储量丰富,低变质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技术急需获得突破。热力耦合作用下煤层的热变形对煤炭地下气化、直接液化和低变质煤原位注热开采等地下高温工程中岩层移动和变形的评估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几个国家煤产国之一,但是矿井灾害频发,其中冲击地压已经成为威胁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它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巷道坍塌、支柱折损,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目前,防冲措施多样,需确定合理的防冲措施,在保证高效安全生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资源回收率。关于合理防冲措施的确定对于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矿82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煤岩
选煤厂原煤入选量逐年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浮选尾煤的排出,尾煤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形成粉尘污染空气,矿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渗透作用危害水土,还会形成地质灾害等环境危害。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选煤厂生产剩余的尾煤的综合治理及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近几年来倍受众多学者关注的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胶凝材料——地质聚合物,经研究证明可以用于高效的吸附重金属离子。本
本文对平朔9号气煤(PS9)、屯兰2号焦煤(TL2)、长治3号贫煤(CZ3)的聚集态结构和热解行为进行分析,探讨热解行为与聚集态结构的关系。利用X射线衍射(XRD)从聚集态尺度上对煤样中芳香层片间距离d002、堆砌高度Lc、延展度La和堆砌层数Nave等微晶结构参数进行表征;利用拉曼光谱(Raman)对煤样的有序性进行分析;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煤样的聚集态结构进行系统的观察,
对于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动力灾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岩石破坏规律的研究一直是许多学者长期所研究的课题。现今,声发射监测技术作为无损监测的一种方式,利用该技术对岩样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已成为研究岩石破坏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该技术进行监测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岩石声发射实验的定位精度,这样才能建立声发射与岩石破坏之间的正确关系。而以往声发射定位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一般采用加载力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存在实
“中国智造”的提出,对煤矿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多数煤矿企业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为了顺应时代进步的需要,煤矿企业还需从多维度入手,进一步提高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选煤厂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承担着洗选的工作,选煤厂实现智能化生产对于整个煤矿企业有着重要意义。煤泥水处理作为整个洗选流程中重要的一步,关系洗选循环水的质量,影响选煤厂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浓缩是当前煤泥水处理的主流方式,浓缩过程
浮选是煤泥降灰提质的一种重要方法。我国低阶煤储量丰富,但是其表面含氧量高,表面孔隙大,常规捕收剂煤油(轻柴油)与水不互溶,难在矿浆中分散,在煤粒表面铺展困难且易进入煤中孔隙,使得在浮选过程中不仅药耗过大且其捕收性和选择性都不理想,因此低阶煤被认为是一种难浮煤泥,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能源经济供给意义重大。论文对五种含氧量不同的煤泥进行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粒度分析、XRD测试以及XPS测试,确定煤
温度梯度引发的岩石热破裂在地热开采的井筒建造、储层改造、长期地热提取等各个过程中广泛存在。干热岩钻井过程中由于循环泥浆的使用,井筒围岩急剧冷却,力学性能劣化,造成井壁坍塌、失稳;人工热储建造过程中,高温花岗岩体经低温介质的急剧冷却作用产生热冲击破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发生改变;长期地热提取过程中,储层岩体裂隙(循环通道)表面受低温水的冷却作用会有新的微裂纹产生,增大储层的渗流和换热能力,提高采热能
煤矿绿色开采中迎采动工作面留小煤柱掘巷可有效解决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局面,但迎采动掘巷受动压影响,巷道变形极其严重,而现有的围岩控制技术不能较好的解决此问题,这严重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生产。迎采动工作面切顶卸压留小煤柱护巷技术,对解决这一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预裂爆破切顶方法可有效削弱采空区侧形成的悬臂岩梁及基本顶弧形关键块等传力结构的应力传递路径,并使矸石及时充填采空区对上覆顶板形成
己有研究表明,井下留设煤柱长期受覆岩影响,会发生蠕变变形,导致煤柱失稳,由于采空水的存在,使得煤柱内部形成孔隙水压,会进一步影响煤柱蠕变变形。目前为止,针对含水煤岩蠕变特性的试验,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建立的含水煤岩蠕变本构模型,可以准确的描述煤岩含水率对其蠕变特性的影响,这为不同孔隙率及孔隙水压条件下煤岩体蠕变特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以往成果主要针对煤体在温度、轴压与围岩影响下蠕变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