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长沙市城区的扩张、土地利用强度的加大,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土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土地生态安全受到进一步的威胁,从而影响到长沙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以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概述如下:第一,数据源及数据处理。本文主要选取1995年、2002年、2009年三期LANDSAT5TM遥感影像作为本研究区遥感解译的基础数据。利用ENVI4.8和ARCGTS9.3进行预处理、分类和分类后处理。最终得到三幅土地利用类型图。第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本文从结构变化、数量变化、速率变化、程度变化、转移变化等五方面对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来看,整个研究过程期间,除建设用地和水域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外其余三地类所占比例均减小。另外,长沙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不断上升趋势;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来看,15年内长沙市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处于正增长态势,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均为负增长;从土地利用的速率变化来看,1995-2009年的综合动态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均为0.13;从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来看,程度指数小幅增加;最后对土地进行转移分析,其中耕地均为转出和转入最多的地类,林地其次。第三,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本文采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共选取了15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再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5-2009年内长沙市土地生态安全呈波动发展趋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值从1995年的2.4005上升到2009年的2.9888,其评价等级从Ⅳ级上升到Ⅲ级。1995-2002年长沙市压力子系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等级由Ⅳ级上升到Ⅲ级,2002-2009年由Ⅲ级降至Ⅴ级,整体趋于下降趋势,而响应子系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则逐步提高,研究过程期间,评价等级由V级一直上升至Ⅰ级,其评价分值从1995年的2.0240上升到2009年的4.4860。论文最后针对研究的结论提出具体的对策与建议:(1)减少土地生态压力;(2)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安排各业用地;(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4)实施土地生态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