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补片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u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多发病,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已成为目前公认的首选术式,而人工补片材料在无张力修补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修补材料大致可分为人工高分子材料和生物材料,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补片。但是,因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补片与人体的生物不相容、存在永久性异物反应而导致术后出现多种相应并发症。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理想修补材料一直是疝外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们与广东冠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组织工程处理专利技术,并以动物的坚韧膜材为原料经多种先进专利和保密技术作组织工程处理后研制成一种新型生物型疝补片。本研究通过大小动物实验,在大体、病理组织及细胞因子水平多方面研究,并与临床上常用的聚丙烯补片对照比较,研究了新型生物补片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这一新型生物补片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一)大动物实验 1.雌性小猪10只,分别于家猪腹部左、右腹直肌两侧肌肉层制造肌肉腱膜层缺损区,同期分别使用新型生物补片及聚丙烯补片(巴德补片)无张力修补左右缺损区,术后给予抗感染并继续喂养,术后1、3、6、12个月定期宰杀动物。 2.观察指标:(1)大体观察;(2)解剖动物,大体评级及组织病理学检查;(3)补片及周围组织标本行透射电镜检查。 (二)小动物实验 1.将家兔随机分为A、B和C三组,其中A、B两组分别用新型生物补片及聚丙烯补片(阳性对照)修补家兔腹壁人工形成的肌肉缺损,C组作为阴性对照,不使用修补材料,直接缝合。术后1月定期宰杀动物。 2.大体观察:术后1月取修补处的补片及周围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做大体组织粘连评分。 3.术前及术后动态检测家兔血常规(白细胞)及生化(胆红素、肌酐)指标的变化。 4.术前及术后动态检测家兔血清中的TNF—a和IL-1β水平的变化。 二、结果 (一)家猪实验: 1.大体观察:腹壁切口未见感染,无腹壁疝形成。生物补片侧见术后两面逐渐有致密结缔组织包裹生长,补片呈部分吸收消失状。术后12个月时,生物补片与结缔组织已融合,形成一白色致密结缔组织层;聚丙烯补片侧术后有致密结缔组织长入补片,局部粘连严重。 2.HE染色光镜下观察:术后生物补片侧炎症反应镜下明显轻于聚丙烯补片侧,局部胶原纤维形成排列好,随时间补片呈逐步吸收样改变。 3.电镜下观察:透射电镜下见生物补片处为大量胶原纤维呈方向性排列,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聚丙烯侧见多个巨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散在的胶原结构紊乱。 (二)家兔实验: 1.大体观察:术后家兔切口均生长良好,未见感染及腹部疝形成。术后1月解剖实验动物,大体粘连评分,生物补片组粘连程度明显低于聚丙烯补片组(P<0.001)。 2.HE染色光镜下观察:生物补片组炎症反应明显轻于聚丙烯补片组。 3.血液检查:各组白细胞术后均有升高,并于1~2周达到峰值,但生物补片组较聚丙烯补片组升高程度低,存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血清肝肾功能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4.细胞因子检测:生物补片组及聚丙烯补片组在修补术后TNF—α及IL-1β均有升高,并在术后7~14d达到峰值;并且生物补片组在各时段TNF—α及IL-1 β水平明显低于聚丙烯补片组(P<0.001)。 三、结论 1.本研究所使用的新型生物补片在植入动物机体后,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远较聚丙烯补片轻,且呈现一个缓慢吸收变化,在吸收过程中伴有自体结缔组织的覆盖生长。 2.通过细胞因子的检测,显示该新型生物补片也能引起机体炎症细胞因子表达,也存在炎症反应,但远较聚丙烯补片轻。 3.从本研究多项实验检测指标的综合判断:此生物补片的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不同于聚丙烯补片的显著特性,有望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疝修补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e-PTFE)联合鼻中隔软骨在唇裂术后鼻畸形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临床收治39例患者,采用鼻正中蝶形切口延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