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襞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此类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为研究新的改善微循环障碍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本次研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并设置同期健康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激素治疗(强的松+甲氨蝶呤);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在治疗前,三组对象均采用甲襞微循环检测仪检测甲襞微循环情况;治疗第4周,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甲襞微循环情况;检测过程均拍摄图像,记录各项指标并计算其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微循环总积分,并统计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甲襞微循环值分别是(7.04±1.80)、(7.34±1.37),与健康组(3.06±1.48)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2.经过4周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实验组甲襞微循环积分(4.21±0.35)低于治疗前(7.04±1.80),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甲襞微循环积分(5.95±1.48)低于治疗前(7.34±1.37),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微循环积分(4.21±0.35)低于对照组微循环积分(5.95±1.48),P<0.05,有统计学意义。3.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实验组20%低于对照组4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各项甲襞微循环积分均高于健康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下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随着病情的转归也相应减轻;3.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黄芪注射液可以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改善其甲襞微循环情况,黄芪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微循环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为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之一,来源于未成熟的间叶细胞,国外报道占成人恶性肿瘤的1%以下,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占约4~6%。通过手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