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身份强调的是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内在文化属性,而人们的内在文化属性必然会外显在他们的言行之中。笔者是2018年赴泰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任教过程中发现志愿者教师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的一些方面存在些许差异,考虑到表层的教学行为会受到深层次文化心理认知的影响,且志愿者教师和泰国本土教师都是处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文化身份可能会发生变化,故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视角去了解志愿者教师和本土教师的产生教学差异的原因,同时结合身份认同理论以及文化冰山理论,对两者在汉语教学中产生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本文章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分别是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对三名本土教师以及两名志愿者教师的汉语汉语教学采用了观察法的研究方法,前期制定出观察提纲,提纲内容包括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内容以及观察地点等,后期整理分析观察结果。然后选取志愿者教师和本土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以及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科学分析整理,分别得出志愿者教师和本土教师的文化身份认同水平。最后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视角对两者的汉语教学差异进行分析,并对两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等内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综述,主要对身份认同理论、文化身份认同理论、文化冰山理论进行概括,其中重点阐述了文化身份认同理论;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部分,阐述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第四部分为结果与总结,对观察结果和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志愿者教师和本土教师在汉语教学中的差异,根据问卷结果得出了志愿者教师和本土教师的文化身份认同水平,并对两者的文化身份定位进行了描述;第五部分为讨论与建议,主要从文化认同角度对志愿者教师和本土教师的教学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提出建议,期望对志愿者教师和本土教师的汉语教学有所帮助;最后为总结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同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