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像差引导的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屈光不正疗效观察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WASCA-SB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选择2010年9月-2010年11月在我院眼科中心行WASCA-SBK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0例(20眼)。测量并记录术前以及术后2周、1月、3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主觉验光度数、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复查结果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0例病人(20眼)无一例失访。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2周、1月及3月全部术眼UCVA≥0.8, UCVA≥1.0的比例分别为95%(19眼)、100%(20眼)、90%(18眼)。最佳矫正视力(BSCVA)术前均为1.0,术后随访3月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水平,无1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等效球镜、球镜以及柱镜度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周、1月及3月等效球镜度数(SE)在±0.5D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95%(19眼)、100%(20眼)、95%(19眼),全部术眼SE均在±1.0D范围内。术后3次随访,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HOA RMS)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以球差为主,水平彗差及垂直彗差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周,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在4.2cpd空间频率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眩光对比敏感度在各频率空间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月,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在各频率空间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眩光对比敏感度在1.0、2.6及10.4cpd处显著增加(p<0.05),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月,各频率空间有眩光及无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矫正屈光不正安全有效,预测性好,手术效果的稳定性佳;虽然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但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无论在明视下还是暗视下都不明显,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具有向软骨细胞、骨细胞、肌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干细胞和造血
背景和目的: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脑缺血在恢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细胞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的病理现象,其病理机制复杂,包括自由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