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南京紫金山南坡生态恢复溪流中三角枫和榉树落叶、无干扰溪流中三角枫落叶的分解过程,调查了紫金山南坡不同污染程度溪流(干扰极小、恢复和干扰)共7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水环境因子,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探讨了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1、2007年6月-2007年10月,采用三种分解袋类型(粗、复合和细网孔)和三种生境类型(急流,缓流和静水)调查了南京紫金山恢复中源头溪流河段河岸带的两种主要树种三角枫和榉树的落叶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落叶分解的105天试验过程中,两种树叶无灰干重流失率为47%-99%。落叶无灰干重流失速度符合指数衰减方程。三角枫的分解速率(0.024-0.0777/天)是榉树分解速率(0.0056-0.0137/天)的2-5倍。树叶和生境的类型对落叶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三角枫树叶分解袋中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多度高于榉树分解袋(P<0.05),但是平均生物量低于榉树。集食者在落叶分解袋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占有优势。三角枫粗和复合分解袋中无灰干质量剩余率与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多度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于撕食者的多度和丰富度都比较低,集食者在落叶分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2、2007年11月到2008年3月,采用复合网袋法研究了冬季南京紫金山三角枫落叶在无干扰溪流和生态恢复溪流中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112 d后,三角枫落叶无灰干质量剩余率31%~62%,分解速率符合指数衰减模型(P<0.05)。在生态恢复溪流和无干扰溪流的流水生境中,三角枫落叶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030 d-1和0.0064 d-1,静水生境中分别为0.0018 d-1和0.0016 d-1。流水生境中,无干扰溪流网袋内的大型底栖动物多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恢复溪流(P<0.05),而静水中无显著差异(P>0.05)。无干扰溪流中的撕食者多度比例最高(70.4%),以栉水虱为主;生态恢复溪流中滤食者的多度比例最高(37.8%),以长跗摇蚊属为主。流水生境中三角枫落叶的分解速率与撕食者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相关性显著(P<0.01),而与生物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这说明在冬季,溪流中撕食者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决定溪流中三角枫落叶的分解速率。3、2007年1月、5月和10月调查了紫金山南坡不同污染程度溪流(干扰极小、恢复和干扰)共7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水环境因子。共获40种大型底栖动物无脊椎动物,昆虫纲占74.9%。干扰极小溪流群落多样性指数和EPT分类单元数最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9个环境因子的CCA分析表明,磷酸盐、总磷、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电导率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起主导作用。干扰极小组与溶解氧显著正相关,和电导率负相关,撕食者群落占26.8%;污染溪流样点与电导率和磷酸盐正相关,与溶解氧显著负相关,集食者群落占86.7%,以耐污能力较强的摇蚊和寡毛类占优势,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值分别为5.68mg/l和0.15mg/l。CCA排序图较好的说明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与不同干扰类型样点环境因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