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目的膝OA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年龄相关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膝OA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这种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且易影响功能,往往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给广大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并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职业、社会及家庭角色。
本研究针对膝OA患者下肢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改变,采用膝关节相关功能评定、等长肌力测试仪、表面肌电、平衡仪以及近年来报道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技术——速度编码相差磁共振技术(Velocity-EncodedCinePhase-ContrastMRI,VE-PCMRI),探讨膝OA患者关节周围的最大等长肌力、运动状态下表面肌电、动、静态平衡能力、以及肌肉组织的活体内运动模式,从运动生物力学的方面明确膝OA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对膝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的影响,寻找干预的途径。
2研究资料与方法2.1研究资料2.1.1病例组本研究选择2005年6月到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膝OA患者共九例,入选病例均可生活自理。均可自行来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
2.1.2对照组同期选择的未诉明显膝关节疼痛的正常成年人,共七例。
2.2实验方法2.2.1实验设备①采用芬兰Mega公司研发的GoodStrengh测试系统。②芬兰Mega公司所产的MageME6000型表面肌电测试系统。③芬兰Mega公司所产的Goodbalance平衡测试系统。④SIMENZ1.5T磁共振扫描仪,主要配套软件为SIMENZ公司提供的快速梯度自旋回波相差序列(试用)。
2.2.2测试方法①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损伤和骨性关节炎表现评分(KOOS)的评定。
②受试者在测力椅上进行膝关节屈曲60°时的屈伸膝最大等长收缩,屈膝或伸膝各进行3次,每次用力时间为5秒钟。
③肌电测试时通过特定的膝关节引导装置、节拍器、触发门控装置进行循环往复运动,分主动与被动两种运动状态,每种运动进行2分钟,频率为35次/秒。
④在goodbalance平衡测试系统的压力平台上进行分足睁眼、分足闭眼、并足睁眼、并足前后位睁眼四种体位的静态平衡测试、体重分布测试及动态平衡测试。四种静态平衡测试体位各进行两次,前三种体位30秒,后一种体位20秒,动态平衡测试进行两次。
⑤受试者在磁共振扫描仪中应用与肌电测试相同的膝关节引导装置、节拍器、触发门控装置进行循环往复运动,分主动与被动两种运动状态,每种运动状态分别进行横断面与矢状面的扫描,每人共四次扫描,每次扫描进行4-5分钟,频率为35次/秒。
2.2.3数据的收集和处理①②③④⑤所得数据经过相关软件分析,得到膝关节功能、最大等长肌力、表面肌电、平衡的相关参数。
2.3统计分析最大等长肌力、肌电、平衡、膝OA相关功能评定采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最大等长肌力与膝OA相关功能评定以及对平衡参数与膝OA相关功能评定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组的性别组成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统计检验均取a=0.05作为可接受水平,采用双侧检验。
3研究结果3.1两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性别构成比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3.2膝关节损伤和骨性关节炎表现评分(KOOS)发现两组在疼痛、关节症状、日常活动能力、体育及娱乐活动能力和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5个方面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根据均值,病例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3.3力量参数①最大伸膝力量体重比病例组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②最大伸膝力矩体重比、屈伸膝力矩比之间的差异虽在两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但可看出较明显的统计趋势,即对照组的最大伸膝力矩体重比大于病例组(P<0.10),而病例组的屈伸膝力矩比大于对照组(P<0.10)。③最大伸膝力量体重比和最大伸膝力矩体重比与膝关节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其次为最大屈膝力量体重比和最大屈膝力矩体重比,并均为正相关。
3.4肌电参数①对肌电值(RMS)行标准化,主动运动中各时间段内的标化肌电值在病例与对照值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可看出在一个运动周期中膝伸肌在前半段标化RMS值有一高峰,而膝屈肌在后半段的标化RMS值有一高峰,与主动运动时肌肉兴奋性与膝关节的运动形式是相符合的。②主动运动时股二头肌与股外侧肌的标化RMS比值(RMSBF/RMSVL)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尚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但可看出在大多数的时段病例组的RMSBF/RMSVL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③被动运动时各时间段内的标化肌电值在病例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并可看出大腿前后肌群的肌电变化较为平稳。④被动运动时股二头肌与股外侧肌的标化RMS比值(RMSBF/RMSVL)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也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5平衡参数①平衡测试中两组之间体重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②分足睁眼情况下,病例组MYS1,EYD1,R明显大于对照组;分足闭眼情况下,病例组MXS1、MXS均、MYS1、VM均、EXD1、EXD均、EYD1、R1、R均这几项指标病例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足睁眼情况下,只有MYS1病例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并足前后位睁眼情况下,MXS1、MXS均、MYS1、MYS2、MYS均、VM1、VM均、EXD1、EXD2、EXD均、EYD1、EYD2、EYD、R2、R均这几项指标病例组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动态平衡测试中,T1明显异常。③对照组四种姿势下的平衡参数进行比较,除MYS均和EYD均这两项外,余者组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病例组四种姿势下平衡参数的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④将膝关节的平衡参数与所得的膝关节功能性评分(KO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分足睁眼和并足睁眼时除MXS、EXD外大部分参数与功能评分具有相关性,分足闭眼和并足前后位睁眼时基本所有的平衡参数与功能评分有相关性;动态平衡测试时时间参数与功能评分相关,所有的相关分析中两者均为负相关。
3.6我方暂时未得到磁共振的分析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协商解决。所以只就以前研究所的图像进行简要的说明。
4结论①膝OA患者的关节炎相关功能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②膝OA患者的伸膝力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腘伸肌力量的下降则不明显,导致病例组屈伸力矩比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看出患者关节炎相关功能的下降与力量的下降呈正相关。③在主动运动中,病例组RMSbf/RMSvl较对照组有升高的趋势。④膝关节患者的平衡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随着平衡实验难度的增加,平衡能力的减弱越来越明显,另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看出关节炎相关功能的下降与平衡功能的下降呈正相关。汇总以上的内容,说明膝OA患者存在着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下降、力量不平衡、肌电模式异常和平衡功能的障碍,这些异常与膝关节相关功能的下降有着较大的关系,如果可以结合磁共振对其肌肉组织等进行活体内定量测量,则可进一步的阐明膝OA的生物力学特点,以便对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