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牙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在临床上多见,治疗一般采用桩冠修复。因此,桩的材料与形态对临床修复成败具有较大意义。传统的铸造金属桩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且易于加工成精确的形状。因此铸造金属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残根残冠的修复。然而,由于金属桩不透光性,美学性能差等缺点,给冠的修复带来局限。而且金属桩因弹性模量大,容易导致根折的发生,从而使修复失败,少数病人还会出现过敏症状或毒性反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牙齿的保护意识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希望能保存残根残冠。而前牙的美容修复尤其是全瓷修复技术的的应用,也对桩核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十多年来,由纤维加强材料制作的纤维桩开始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纤维桩是在环氧树脂聚合基质中加入各种无机或有机纤维,根据加入的纤维不同,可将纤维桩分为碳纤维桩(carbon-fiber post)、玻璃纤维桩(glass-fiber post)、石英纤维桩(quartz-fiber post)及聚乙烯纤维增强的树脂桩(polyethylene fiber reinforcement resin post)等。而其中玻璃纤维桩又因其美观以及良好的物理性能与机械性能,成为桩核材料新的发展方向。纤维桩具有良好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生物兼容性、抗腐蚀性和美学性能,以及对放射线不阻射和易拆除等优点,并且其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相近,与传统铸造金属桩和瓷桩相比,大大降低了根折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成功率。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5例患者的39颗前牙残根残冠为研究对象。39颗前牙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选择玻璃纤维制桩的数目和长度,再经树脂核与全瓷冠修复,并经过1个月-1.5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研究结果:39颗患牙有37颗无异常,仅有2颗发生桩折断,桩折部位位于牙颈部,牙根完好,修复成功率为94.9%,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