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常因信贷审批环节多、效率低而被广泛指责。事实上,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改进是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最明显的进步之一,这些银行先后采用了审贷分离、集体审议、分级授权等信贷管理制度,引进了信用评级、贷款评估、客户授信、贷款五级分类等信贷管理工具,但由于各种制度与办法之间缺乏科学的协调和整合,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信贷业务流程的链条不断延长,各环节功能重复、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清的现象越来越多,信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未得到有效控制。研究发现,信贷流程对信贷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信贷流程的再造和重组可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本文首先基于信贷流程和信贷风险控制的理论研究回顾,通过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介绍了相关的消除风险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通过对信贷流程的重组进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其次,以工商银行信贷业务流程为例,针对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信贷流程的特点,系统分析了工商银行现行信贷业务流程与国外最新信贷业务流程的差距。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工商银行现行信贷业务流程中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三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提出了信贷风险点产生于信贷流程的三个环节中,指出工商银行现行信贷流程存在的问题,从控制信贷风险的角度出发,阐述信贷流程重组的必要性。最后,针对工商银行现行信贷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根据对信贷流程重组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控制的研究,采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以构建独立性、扁平化、垂直型为原则,以信息化手段、专业型人员、科学的技术为保障,以风险控制最佳为准则,通过信贷流程重组,有效整合信贷业务流程中的制度和办法、合理利用信贷业务流程中的管理工具,信贷业务流程链条由此可以得到优化,流程中各环节、部门、人员职责明确,信贷风险最后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