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物控制的鲤鱼中脑运动区局部场电位信号采集与分析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mo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机器人是当今世界新兴的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高科技领域。生物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一些复杂或危险的任务,其中水生生物机器人是生物机器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发挥重要的特殊作用。本研究以鲤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鲤鱼机器人脑运动区局部场电位信号采集与分析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如下:针对鲤鱼脑电信号采集的需要,研制了专用的脑电极。利用自制的脑电极、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和双目视觉摄像模块在水迷宫中实现了对鲤鱼脑电信号的采集,记录了鲤鱼中脑视盖的局部场电位信号及其水下运动行为。使用小波包去噪对采集到的局部场电位进行预处理,去除50Hz工频干扰以及基线漂移。将鲤鱼的状态分为麻醉、水下静止和水下运动三种,对这三种状态下的局部场电位信号进行了时频分析,并通过小波包分解拆分为不同的节律频段,对不同频段单独进行时频分析。提取各个频段小波包能量作为特征,通过非参数检验对不同状态的小波包能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鲤鱼在不同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存在显著差异。在麻醉状态下高于4Hz的节律会受到抑制,随着鲤鱼意识的恢复,θ、α、β、γ节律成分会逐渐增加,且在运动状态下θ和β频段节律成分高于静止状态,结果显示鲤鱼在不同意识状态下局部场电位存在特异性。将提取的局部场电位信号特征,利用K近邻方法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进行解码,发现鲤鱼的静止、前进和转向状态可以进行有效识别,结果显示解码正确率最高为73.6%。在保证刺激时间和刺激强度不变的前提下,设置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参数进行鲤鱼机器人离水电刺激和水下电刺激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频率的电刺激会对中脑控制产生影响,40Hz的刺激频率可以实现鲤鱼机器人的有效控制。本研究工作为将来鲤鱼机器人的反馈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在面对品牌危机时,选择最优的危机应对策略组合是企业在短时间内必须做出的决策。本研究基于以往的研究与现实案例,构建了“言”与“行”结合的应对策略框架,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在服务失败情境下,品牌的语言应对策略和行为应对策略对消费者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并探究这两类策略的最优组合。实验1验证了道歉策略和召回策略分别是最佳的语言应对策略和行为应对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宽恕意愿和重购意愿。实验2构建
【目的/意义】构建主题-主题关联的学科知识网络,从主题之间语义关联角度度量主题在学科知识网络中的影响力,分析学科知识结构演化规律,为热点、前沿主题探测提供方法支撑。【方法/过程】基于LDA主题模型抽取学科领域研究主题,利用主题在科学文献中的共现关系构建主题-主题关联的学科知识网络,并提出主题影响力概念和度量方法;基于复杂网络结构分析方法对学科领域生命周期内主题-主题关联的学科知识网络进行演化分析。
为促进丝棉木化学诱变技术研究,以丝棉木成熟种子及幼苗作为试材,以蒸馏水浸泡种子作为对照,采用0%、0.05%、0.10%、0.15%和0.20%浓度梯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12,24,36和48 h,测定分析秋水仙素处理后丝棉木种子发芽、胚根生长指标及幼苗苗高、地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增长丝棉木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显著降低,部分种子幼胚变短变粗,胚根生长量降低,
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1%、0.3%、0.5%)和不同浸泡时间(1 d、3 d、5 d),以清水为对照,研究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药用蒲公英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秋水仙素处理浓度下,发芽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同一浸泡时间处理下,发芽率随着秋水仙素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的种子与对照相比,胚根发育受到严重抑制,胚轴明显缩短,子
<正>赤峰学院是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五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多科性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是赤峰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下,赤峰学院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办学规模拓展、办学层次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特殊教育专业是赤峰学院的特色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目前
期刊
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命健康,肝癌作为几大癌症中,死亡率,死亡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手段有着诸多的危害性和局限性,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作为时下热门的治疗癌症肿瘤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采用了同轴缝隙天线的结构,设计了一种工作频段在2.45 GHz的同轴缝隙天线,通过对天线外导体部分的缝隙和缝隙之间宽度的调配,能够实现对特殊肿瘤的适形消融的问
文章阐释了外语教材开发的“社会-理论-教学”三维开发理据。借助学科特征、编辑实务和消费使用三个视角,提出以课程目标为指导、以语言发展为核心、以协同强化为基准、以提升效率为追求、以数字交际为先行、以数字素养为导向等设计原则,旨在为外语数字教材的编辑出版提供参考借鉴。
触摸屏保护膜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其表面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划伤,影响使用效果。基于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刮擦,使用棉布、0#钢丝棉对不同材质的保护膜进行抗磨性试验,通过对比保护膜试验前后的外观变化、光透过率、雾度,归纳了不同材质产品的抗磨性能,结果表明:钢化膜的抗磨性能明显优于水凝膜(TPU)和普通软膜(PET),水凝膜和普通软膜各样品之间的抗磨性能差异较大。
研究对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以及两者共混改性PBAT/PLA共混塑料制成的可降解包装袋开展了碳排放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kgPBAT、PLA、PLA/PBAT共混塑料袋的碳足迹分别为9.72kgCO2eq、7.94kgCO2eq及7.74kgCO2eq。废弃处置阶段的情景分析表明,提高回收比例、选用工业堆肥替代普通填埋是未来降低可降解塑料废弃物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通过3D打印熔融沉积方式制备了短切碳纤维填充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复合材料,具体研究了短切碳纤维长度及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结晶度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D打印过程能够使短切碳纤维有序排列,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呈现出导热各向异性;填充长度为0.100 mm、体积分数为40%的短切碳纤维时,复合材料在平行打印路径方向的导热系数为1.34 W/(m·K),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