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题材纪录片对国家文化认同的建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359795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题材纪录片是以文物作为创作蓝本的纪录片类型,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创作至今。进入21世纪后,文物题材纪录片不仅数量庞大,且佳作迭出,好评如潮,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对象。究其原因,它的热播不仅仅是市场推动的产物,更是全球化时代下,对于国家认同危机的回应。国家认同就其内容而言,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体系,包括个体对国家的地域、政治、民族共同体、历史文化四个维度的认同,它们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了个体对国家的感知,而且每一种都最终能上升到国家认同的层面,并且在全球化时代下,国家认同还催生出了寻求文明间的共通性、对话性的“全球中国”认同,内容更为丰富。其中,文化要素对于国家认同的建构而言十分重要。就国家认同的产生而言,国家认同不是个体凭借一己之力能够形成的,而是国家和个体互动的结果,尤其是国家的主动建构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大众媒介通过对社会文化进行传承的方式传递社会共识、政治文明,从而达到建构国家文化认同的目的,缓解国家认同危机。文物题材纪录片由于其特定的国家文化承载优势及传播优势,具备了建构国家文化认同的传播功能。21世纪后的文物题材纪录片对国家文化认同的建构主要依赖于符号体系和叙事策略的运用。从符号体系方面来看,创作者通过精选文物符号凸显中华文化意蕴,借助人物符号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运用空间符号唤醒民众的国家文化想象。在此基础上,文物题材纪录片采取古今交叉、中外交叉的叙事方式,昭示中华文化的连贯性、对话性;以个体化叙事加强观众的代入感,以戏剧化叙事提升观影的趣味性,以情感化叙事激发情感共鸣,以奇观化叙事拓展认同的想象。通过上述策略,文物题材纪录片较完整地建构了国家文化认同的主要内容,强化了个体对国家文化的认知,是当下建构国家文化认同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内容形态的创新、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传播渠道的拓展也给文物类题材纪录片建构国家文化认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文物题材纪录片要想更好地对国家文化认同进行建构,应该兼顾微纪录片与长纪录片的创作,平衡内容的深刻性与形式的娱乐性,立足平民化视角,赋予作品时代色彩,顾及最广泛的受众,打造更加完善的国家认同建构体系,更好地为国家文化认同的建构服务,更有效地回应国家认同危机。
其他文献
<正>红色文化由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的特殊时期共同创造,它不仅展现出中国的特殊社会现实,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红色音乐在革命岁月中和建设时期均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红色文化的力量赋予了红色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红色音乐同时具备质朴性、群众性和时代性特征,而这恰恰是红色文化的优势与价值。王建中先生创作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钢琴曲改编自同名歌曲,将民歌与钢琴有效融合,
期刊
<正>壮阔群山,潋滟河湖,造就了贵州绝美的风景,以山相接、以水相连,贵州山水之间遍布着众多的传统村落与民族村寨。有千余株古银杏环绕,每至深秋与初冬便金黄闪耀的盘州市石桥镇妥乐村;有仿若置身画卷,尽享山水自然之美,绽放苗族文化之魅的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期刊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举措。尽管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供给渐趋完善、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但培训政策执行层面依然存在阻滞现象。一方面,部分教师过度追求培训学时的工具价值,参与培训的内生动力不强;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以“实工虚做”的方式应对各级培训,自觉投入培训的努力程度不够。中小学教师培训阻抗现象对培训本真价值的实现、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具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传播的各种媒介也在不断融合。从媒介融合视角来看,中国文化纪录片作为记录和传播中国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起着提纲挈领、具体深入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试图在媒介融合视角下探讨中国文化纪录片对中国文化传承的意义。
期刊
背景近年来未分化疾病(MUPS)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在该病领域起步较晚,发展相对靠后,通过学习国际上学者对于MUPS的研究,对推动我国MUPS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国际上MUPS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MUPS相关的文献,经过筛选和数据处理后,对纳入的文献从发文量趋势、作者、机构、研究方向
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师教研工作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教师做好教研工作,才能够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的采取、教学方法的选择、具体的教学设计、可能遇到的教学问题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小学时期是学生初次系统地接受英语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英语素养的关键阶段。其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教学水平的提高往往都要求教师做好教研工作,在此基础之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有效使用教材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探讨”栏目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呈现的问题极具思考价值和启发性,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该栏目的使用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因此如何有效使用“问题探讨”栏目教学是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问题探讨”栏目的使用方式和教育教学价值,以期为广大一线教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大学生择业观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择业偏好、择业预期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新变化。深入剖析发现,就业人数的攀升、择业教育不完善、多元信息的冲击是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变化的主要原因。科学谋划得出,健全大学生就业机制、深化大学生择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主流是后疫情时代学生择业观的优化路径。
在当今的社会的发展下,家长已经不仅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注重于孩子身体健康的发展。但由于当前体教融合的政策框架围绕着"小中——中学——大学"来进行,学前阶段尤其是小班阶段的体育运动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当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体育活动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缺乏成熟的体育教学体系,小班幼儿体育教师数量匮乏,学校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及场地器材的缺乏等问题,直接降低了小班幼儿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目前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