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妊娠特发性肝脏疾病,主要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黄疸、血清胆汁酸升高、肝功轻至中度异常为主要特点,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差异。ICP对孕妇的影响较轻,皮肤瘙痒和生化异常多于产后2-4周自行恢复,未见孕妇死亡的报道。其主要危害在胎儿,可造成羊水粪染、早产、胎儿窘迫和围生儿死亡等多种不良结局,由于发病机制不清,难以采取有效的监护手段预测胎儿的宫内状况。 胎盘作为母胎连接的桥梁和胎儿营养供应的唯一中介,其功能状态与胎儿发育密切相关,胎盘血流量的调节更是其中的中心环节,在胎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胎盘是一个无神经支配的器官,局部分泌的血管舒缩激素水平可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途径直接影响胎盘血管的舒缩和血流量的调节,与胎儿的营养供应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在胎盘分泌的血管舒缩激素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lin,ET)、以及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员,其功能紊乱可导致胎盘血流量异常,是妊高症、早产、IUGR等多种母婴并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为研究母体血清、脐血清、胎盘NO/ET、PGI2/ TXA2含量变化和ICP围生儿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建立ICP大鼠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半定量反转录PCR等方法,测定ICP大鼠和部分ICP患者血清、脐血清以及胎盘NO/ET、PGI2/ TXA2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1. 皮下注射EE可成功建立大鼠ICP模型,动物出现血清生化改变和胆酸水平升高,电镜下病变肝脏可见胆小管扩张、线粒体变性等形态学改变,同时孕鼠的胆汁淤积可累及胎鼠肝脏,即ICP大鼠的子代也存在肝内胆汁淤积。2. ICP孕妇血清舒缩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但脐血清NO水平下降、ET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表明ICP患者存在胎盘、脐带局部的血管舒缩激素失衡,并可能为ICP胎儿并发症的原因之一。ICP孕妇血清ALP和TBiL与胎儿体重呈显著负相关,可部分反映胎儿的宫内状况。3. ICP患者胎盘存在eNOS、iNOS和ET表达异常,其中eNOS、iNOS表达显著下降,而ET表达水平则明显上升,与脐血NO、ET水平的变化一致,可能是脐血清<WP=8>血管舒缩激素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实验结果表明:EE可建立稳定的大鼠ICP动物模型;ICP患者胎盘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并导致了胎儿-胎盘局部血管阻力的异常升高,为探讨ICP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增添了一个新的研究途径。ICP导致血管舒缩因子分泌失调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是否与母体内胆汁酸浓度异常升高有关、以及NO、ET的分泌异常与母儿结局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