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行为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顺利开展成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然而,小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存在诸多困境,其病因在于教师指导的缺乏。有鉴于此,研究重新审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行为,从内部探索实践困境的突破口。研究率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要素、课堂实施策略、教师指导策略以及教师指导的现状进行了梳理,界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特征与现实困难,以及教师指导的多种理论理解与一般特征。基于此,结合课堂观察,研究者编制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工具。该工具包括四个维度的观察指标:(1)引发主体;(2)指导时机;(3)具体表现:方式与内容;(4)指导结果。继而利用编制的研究工具进行小学课堂实践的研究。研究过程采用了田野笔记法、文本分析法与访谈法,以H省W市C小学课题组成员的30节课为研究样本,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为记录对象,以SPSS23.0为分析工具。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描述分析,结合教师访谈资料,得出基于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教师指导行为频率高,集中于教师引发;教师指导时机以教师需要和有待改善为主,无所事事和参与不均多被忽视,倾向关注常见时机与教师引发时机,主体间差异显著;教师指导方式以询问语、陈述语指导为主,建议语使用不理想而指令语使用过频繁,方式略显封闭,较少伴随多样性动作,且中性情绪占优势,主体间差异显著;教师指导内容以认知指导与监督行为为主,评价与小组合作指导欠缺,主体间差异显著。教师指导结果以积极接受为主,主体间不存在差异。进一步发现,话语指导的情景适宜性、话语中途变异现象、指导层次性理应注意;指导内容中,监督行为指导有所偏失、评价指导不足且单一、小组合作指导较为不理想等需要重点关注;教师知觉问题情境的思维是否流畅、教师反应灵敏度、指导时机问题的特征、教师外在权威等可能是主体差异存在的原因。因此,教师在后续教学实践中,一则重点关注四类常出差错的问题情境;二则转变把握问题情境的方式,建构善用的“知觉—判断—协商—反思—调整”问题指导方案模式;三则调整对教师有效指导的相关因素的认知与理解;四则探索优化教师指导的可操作路径。
其他文献
为提高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的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在产品族设计和模块化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了参数化产品的规划方法,建立了数控机床产品平台;基于数据库开发技术与接口技术,搭
Th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of femtosecond spectroscopy are effective method to investigate ultrafast dynamics,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physics, ch
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我们国家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信息化作为带动产业升级,发挥倍增效应的重要手段,将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
目的了解太原市健康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太原市5个社区858名健康者,其中男性279人,女性579人。ELISA法检测血清弓形虫特异性IgM和IgG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