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膜工艺处理含藻水及膜通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与常规水处理工艺不能满足其要求之间的矛盾,新的、更经济高效的工艺应运而生。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给水处理中,本文探讨双膜工艺去除水中一些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在保证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下,深入研究膜污染的过程,旨在能够从理论上指导膜运行过程中参数的选取以及清洗时间的选取,从而能够保证出水水质并减缓膜污染,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湖泊水库水华频频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蓝藻是引起淡水水华的主要藻类,蓝藻的爆发可能产生一种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有毒害作用的藻毒素。针对这种现状以及传统工艺除藻、藻毒素以及一些溶解性有机物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也为了给净水膜处理工艺提供一些数据资料,本文选用超滤(UF)+反渗透(RO)双膜工艺对含藻地表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滤对浊度及叶绿素a的去除效率较好,分别为91.8%和98.2%;对COD的去除率高于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62.04%和45.34%,原因可能是超滤膜孔径相对较大,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有限。反渗透对溶解性有机物以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比较明显,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14%和96.01%,反渗透出水满足饮用水标准;砂滤出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进入超滤装置,超滤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大,膜通量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保证出水水质的情况下,深入研究了膜污染。在原有膜通量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新的模拟超滤、反渗透膜通量随时间变化的模型。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压汞实验分析了超滤膜的表面形貌、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以及膜运行过程中孔径和孔隙率的变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了膜运行过程中膜面污染的过程;红外光谱分析得出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是多糖类物质、核酸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膜孔径以及孔隙率的分析验证了三阶段划分超滤膜通量的合理性。最后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推导的反渗透膜通量模型,试验值和模拟值相关度都大于0.95,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反渗透膜污染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以通用电气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创新型大企业,为将小公司的灵活性和专注度与大公司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对企业实行了分部制、分权化管理改革。通过实行目标管理,达到中央战略高
爱尔兰小说家麦加恩生前出版的四本短篇小说集复述了《路加福音》中的"浪子回头"的寓言,里面收录的短篇小说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共同讲述了年轻主人公从逃离家乡的束缚,到历
高利贷现象理应出现在金融抑制的时期和区域,因此,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农村地区较易出现高利贷。但近期在金融机构林立的城市地区出现了高利贷泛化的现象,"城市版"高利贷的成因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对7075铝合金试样进行挤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ECAP的连续动态再结晶组织晶粒度进行预报,采用有限元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挤压道次对7075铝合
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180kg·hm-2(N180)和240kg·hm-2(N240)]下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征和旗叶水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灌水的W0处理100cm以下土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5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穴留针30min。观察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 min及起针后30、60
论述了强度设计在锅炉设计中的地位和在锅炉设计人员与锅炉检验人员中需要提高认识的几个问题。
创新是各个行业发展中永久不变的话题,尤其是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当代。电视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更是需要有一个创新的过程。基于此,笔者主要对电视新闻传播的模式及其发展优
<正>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或萎缩性病变,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目前西药多采用PPI联合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但因为
以 5年生盆栽苹果 (MalusdomesticaBorkh/MalushupenensisRhed)为试材 ,研究了断根和剪枝等处理对叶片净光合速率 (Pn)、蒸腾速率 (Tr)、气孔导度 (Gs)、水分利用效率 (W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