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根本,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人才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应该只看他的知识文化素养,更要看他的身心健康素养。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状况还远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大学生如何应对新世纪对于人才高标准的要求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在培养体育人才和提高大学生体质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同时,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着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创新课外体育教学模式、丰富课外锻炼组织形式对于各高校来说迫在眉睫。对于体育课外锻炼组织形式的研究将有利于体育锻炼的有序高效开展,并且对进一步开展体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部分高校体育组织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的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的现状不乐观,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课外体育锻炼目标,高校学生对于体育场馆与设施的满意度较低,早操,课间操等常规锻炼模式在部分高校已经不再组织。2普通本科院校在校学生男生与女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存在一定差异,男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主要为了身心健康、缓解学习压力、拓展社交,女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为了塑造体形、应对考试、提高运动技能。在参与课外体育的形式上主要以自主锻炼为主,其他方式的组织形式参与人数较为均衡。3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较为随意,多数学生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段与锻炼次数。4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经费的分配上主要用于组织活动,其次是场地费用的支出,但是各高校的体育运动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多数学校并没有对场地提供照明设备。5影响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外部因素是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内部因素是学生自身的惰性与资金不足。6初步构建了山东省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的基本模式,首先制定了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原则,其次构建了组织管理的具体模式。依据原则与方法构建了山东省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体系,对具体的社团或者俱乐部建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