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生活已成为当代人正努力追求的生活方式。《“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将全民健康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试图全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能够更好的集中健康促进的有利资源,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是学校层面提升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在“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健康促进学校”学校体育工作现状,为“健康促进学校”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地开展献计献策。本文以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健康促进学校”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1、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均制定学年、学期、单项教学计划,教案制定情况良好;体育课基本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及“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标准的要求;体育课实施过程基本能顺应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71%的学校能够达到《创建标准(2015版)》要求的“比较熟练掌握与运用两项运动技能”的规定。2、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大课间开展情况较好,形式多样,均能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身体锻炼时间;学校每年都会至少举行1次全校性运动会,大多数的学校还会举行其他单项赛、趣味运动会、校际间的比赛等;所有的学校均设有运动训练队,以足球、田径、篮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为主。3、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工作要求;大多数体育教师每年都参与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并且体育教师对学校整体体质测试工作较为满意。4、对照《创建标准(2015版)》对调查学校评分,17所学校中仅有5所学校合格,不合格学校问题在于:59%的学校没有持有《救助员证书》的体育教师,而此项是创建的硬性标准,达不到则一票否决;学校生均活动面积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学校体育宣传工作缺失,未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5、为进一步提升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学校体育质量,建议: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定期组织体育教师校外学习,参与红十字会指导的救助员培训,提高其应急救援水平;制定大课间检查制度,丰富大课间活动形式,组织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课外体育,开展多层次体育竞赛;完善体质测试工作,根据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质发展策略;完善体育基础器材,借助周围社区运动场地,满足学生运动需求;设置体育宣传图,开展体育讲座,宣传体育理念,创设良好的体育健康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