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型贷款是国外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使用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贷款技术,是通过建立全面、细致的银企关系,利用银行同中小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小企业借贷风险的一种贷款协议。关系型贷款的特征是近距离监控,可重新谈判以及含蓄的长期合作协议,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消除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Berger,Udell,Berlin,Mester等学者都对关系型贷款进行了研究,认为银行通过与关系企业及其所有者进行多方面、长期的交往来收集这些软信息,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分析与决策。Petersen,Raian,Berger,Udell还对关系型贷款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借款企业同银行建立密切联系有助于它们取得银行贷款。关系型贷款技术正在逐步得到重视并在实务中开始推广,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中已经比较普遍采用关系型贷款技术,并取得了好的效果。近年来,关系型贷款技术的机制设计和现实可能性在我国也日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从现实条件来看,关系型融资也是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环境的客观选择。关系型贷款在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将随着我国境内中小金融机构的兴起得到进一步普及和深化。本文科学地界定了关系型贷款的定义,分析了关系型贷款存在的利弊,从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关系相机治理租金方面对关系型贷款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借鉴了日本、美国、韩国的关系型贷款经验,并对关系提高贷款可得性,降低利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将国外成功的关系型贷款技术同我国中小企业现实发展环境结合,构建了基于关系型贷款的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和适应我国具体国情的WBDFS关系型贷款系统运作模式,对关系型贷款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