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府原》是明代嘉靖年间徐献忠所编著的一部乐府诗选。清代四库馆臣对其评价不高,当今研究者王辉斌、吴相洲等提出异议,认为该书对乐府诗研究有可参之处,且有助于了解明代乐府学的特点。本文以徐献忠《乐府原》为研究对象,在整理该书的基础上,主要从该书的编者及编选情况、编排体例、选诗和评诗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章主要说明《乐府原》的编者及成书情况。关于徐献忠的生平,已有研究者编过年谱,本文重点论述了他在松江地区的交游,仕途坎坷及归隐吴兴等经历对其诗歌观念的形成及编选《乐府原》一书的影响。他编著《乐府原》的目的,一是“原汉辞”,一是“昭世变”。该书初稿的编订应早于嘉靖三十九年,常见版本有两个,即嘉靖四十年刻本和万历三十七年刻本。第二章主要考察《乐府原》的编排体例。首先梳理了明前乐府诗在历代正史《乐志》、政书、类书、总集及《乐府诗集》《古乐府》等著作中的选录编排情况。然后详细分析《乐府原》一书的体系,包括序言、分类与编排次序、选诗、评诗等,并与《乐府诗集》进行比较。第三章研究《乐府原》的选诗。本章在分析各乐类下选题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选诗特点:以“本辞”为主,重视歌辞内容是否符合曲题之本义,多有仅原题而不选诗的现象。第四章探究《乐府原》对乐府诗的评点。《乐府原》之“原”,可分为乐类之原和诗题之原,前者追溯各类音乐之起源及其在后世的流传变化,后者是对题意的解读与分析。《乐府原》中评点不同时期的乐府诗时明显有所不同,故本章分汉古辞、魏晋乐府诗、南北朝乐府诗、隋唐乐府诗四个阶段进行论述。其评诗的总体特色是尚“雅正”,尚“含蓄”,多以“风教”论诗,利用汉儒解经的方法进行评点。附录部分有三,一是《乐府原》之“原题”,二是《乐府原》之选诗,三是《乐府原》之评点。此项工作将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