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症状的相互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在职职工(n=456),以匿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除相关信息外,调查问卷还包括焦虑(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医生和护士的有效问卷分别为131份和231份,回收率分别为65.50%和90.23%。结果:该院护士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1.08%(n=118)和48.05%(n=111),医生的发生率分别为35.88%(n=47)和45.00%(n=59)。医生和护士间的SAS粗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2.254,P=0.025),但SDS粗评分未见明显差异(t=1.104,P=0.270)。医生和护士间的积极维度SCSQ总分和消极维度SCSQ总分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大于0.05)。无焦虑抑郁症状医护人员的积极和消极维度均分均显著优于常模(P均小于0.05);而有焦虑抑郁症状者的积极和消极维度均分均与常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以SAS或SDS为因变量的回归中,受调查护士的积极和消极维度评分均是显著的影响因素,积极应对评分均是焦虑或抑郁的保护性因素,而消极应对评分均是二者的危险因素,并与受调查医护人员的结果相一致。另一方面,以积极或消极维度评分为因变量的回归中,低抑郁评分医护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较高;而高焦虑评分者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较高。此外,相对于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内外科医护人员能更积极地应对压力,而工作时间长者的应对方式更消极。结论:护士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医生,有和无焦虑抑郁症状者间的应对方式有明显差异,焦虑抑郁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