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知识化、全球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已经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本质和范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尽管由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水平、思想观念、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也有各有不同,但是“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不变的主题.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研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辽西地区属于辽宁省经济落后地区,该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是一个典型的依靠不可再生资源而发展经济的地区,石油开采和煤炭开采产业一直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从环境与资源角度分析,辽西地区属于生态资源环境脆弱区,同时该地区严重缺水,十年九旱。由于重工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政府环保机制的不完善,再加上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辽西地区资源环境日趋恶化。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首先介绍环境和资源的定义和关系;接着介绍环境外部性理论;最后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该理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辽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工业发展现状;同时介绍了辽西地区资源环境现状。辽西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并且,该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差,由于常年依靠不可再生资源导致矿产资源破坏严重。第三部分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制约辽西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承载能力差,体制因素的制约等是其主要原因。这里,体制因素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之间缺少合作意识,同时合作机制不完善。第四部分是关于辽西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具体包括:第一,完善制度环境,加强资源环境保障机制,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机制;第二,加强地区内城市间合作,推进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间生态环境建设,抓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平衡;第三,以技术进步推进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