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现状与策略探究——基于昆山青阳港实验学校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范体系及其行为方式等,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面。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氛围,对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学校优化育人环境,深化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综观当今,学校教育现状和学生成长环境,不难看出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很多社会规范已经受到强力的冲击,不可避免地需要更新和调整。从学校来说,当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部分内容,机制,方法还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而从学生来说,部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牢固树立,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导向,而对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升有所忽视,可以说部分学生“心智成人化、行为幼稚化、做事极端化”,学生精神发育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  本研究通过对昆山市青阳港实验学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剖析当前初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改进策略。主要包括:其一,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的构成,确定班级奋斗目标。从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要求着手,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共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实施。其二,强化榜样的教育示范作用,用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精神追求,用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用先进学生的示范影响等等,使学生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启示。其四,运用各种途径宣传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利用班级实观环境的布置力求使每一处墙壁都时时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利用家校路路通等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家校合一的正面引导教育;利用小广播站校报等舆论工具使学生有一个健康有益的视觉听觉环境。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访谈记录法,调查分析了昆山市花桥中学复杂生源的实际情况;运用案例分析法,联系该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分析其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从而根据其特点,研
学位
当前我国在校生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他们作为家庭的中心,享受着来自父母长辈多方的关爱,很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表现出较多的独占独享行为。目前有关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学前领域,对中小学生的分享行为研究很少,针对学习分享的研究更是接近空白。学习分享是指有关学习的分享,同学针对学习进行互动,彼此交流学习知识和学习经验的行为。学习分享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堂环境中,它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人格发展都
学位
学校是创造和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继承、整理、扬弃、传播和创造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学校文化的功能除了对人类所有精神财富的继承以外,更重要
我校在不断加强专业课的同时,鼓励各文化课的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兴趣、职业发展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添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