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首次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就是语法隐喻。”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现象存在于一切成人语言之中”,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将语法隐喻理论应用于各类具体语篇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将该理论应用于政治类演讲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因此,本文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以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为语料,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对比分析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发现语法隐喻在其中的分布、形式、作用和异同,以揭示语法隐喻如何帮助演讲者成功构建语篇,形成语言特点,达成交际目的。该研究对英语语法隐喻的汉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美国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whitehouse.gov)和中国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people.com)分别选取了五篇政治类演讲语篇作为语料,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尤其是他对各类语法隐喻的鉴别方法为理论基础,对语料中语法隐喻的类型和所占比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主要发现:首先,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包括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其中概念语法隐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人际语法隐喻。其次,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主要集中在及物系统过程类型转换(包括过程内部和过程间的相互转换)、名词化、动词化和形容词化上。其中,英语语篇因过程类型转换而产生的概念语法隐喻数量远远高于汉语语篇;汉语语篇中因物质-关系过程相互转换产生的概念语法隐喻较多,其他类型较少或没有。英汉语篇中名词化、形容词化和动词化现象均随处可见。最后,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均包含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且以情态隐喻居多。上述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是由英汉语自身特点以及政治类演讲语篇的文体特点决定的。英语句式灵活多变,而汉语句式相对稳定结构变化较少。另外,同英语相比,汉语政治类演讲内容更正式,词汇密度更高。本文第一次尝试性的对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了一些对比研究,期望能够对学习者更好地解读、写作和翻译该类语篇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