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ybcn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首次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就是语法隐喻。”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现象存在于一切成人语言之中”,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将语法隐喻理论应用于各类具体语篇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将该理论应用于政治类演讲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因此,本文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以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为语料,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对比分析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发现语法隐喻在其中的分布、形式、作用和异同,以揭示语法隐喻如何帮助演讲者成功构建语篇,形成语言特点,达成交际目的。该研究对英语语法隐喻的汉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美国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whitehouse.gov)和中国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people.com)分别选取了五篇政治类演讲语篇作为语料,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尤其是他对各类语法隐喻的鉴别方法为理论基础,对语料中语法隐喻的类型和所占比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主要发现:首先,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包括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其中概念语法隐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人际语法隐喻。其次,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主要集中在及物系统过程类型转换(包括过程内部和过程间的相互转换)、名词化、动词化和形容词化上。其中,英语语篇因过程类型转换而产生的概念语法隐喻数量远远高于汉语语篇;汉语语篇中因物质-关系过程相互转换产生的概念语法隐喻较多,其他类型较少或没有。英汉语篇中名词化、形容词化和动词化现象均随处可见。最后,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均包含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且以情态隐喻居多。上述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是由英汉语自身特点以及政治类演讲语篇的文体特点决定的。英语句式灵活多变,而汉语句式相对稳定结构变化较少。另外,同英语相比,汉语政治类演讲内容更正式,词汇密度更高。本文第一次尝试性的对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了一些对比研究,期望能够对学习者更好地解读、写作和翻译该类语篇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黄土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实际应用,从注浆加固桩周土的机理分析、后注浆加固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分析、注浆加固范围理论预测、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后
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宿舍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 ,应建立取消班级、设立学区、分区管理 ;加强宿舍组织建设 ;设立导师、强化宿舍的学习功能等管理体制。
<正>对话,是初中记叙文必用的手法之一,实际情况是,学生在作文中写的对话,大多是自白式的叙述,基本格式是:"我说:"、"他说:"一类。文章读来枯燥乏味,对人物塑造,更是苍白无力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在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散文的分量。选入的现当代散文取材广泛,不仅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且极富思想性和哲理性,文
<正>傈僳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根据傈僳族民族服饰色彩的不同,傈僳族分为白傈僳、黑傈僳和花傈僳三个不同支系。云南傈僳族服饰是傈僳族
科学本质观(UNOS)是指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与理解。本文概述了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职前和在职教师的UNOS研究进展,提出了提高教师UNOS的建议。
<正> 给人以“爱”者,人们首先想到“慈母”,给人以“智慧”者,人们自然会想到“严师”。而能将“慈母”“严师”统于一身者,就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教师。很有趣的是,出自古代
<正> 方略乃事业之计划和策略。筹划和构建海南人才发展方略,必须本着现实主义和未来学的双重视点,注重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依我们之见,其要点包括:政府牵头,统筹规划
会议
移位是句法操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移位的主要目的是使句子中语类的语法特征得到核查,从而删除其逻辑形式上的不可解特征。英语特殊疑问句因有Wh疑问词引导又叫Wh疑问句。英语Wh
《事故新编》研究在整个鲁讯研究中始终滞后,因此,对其研究历史及发展的梳理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这一过程,充分肯定了90年代着眼于《故事新编》的独创性而形成的前景可观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