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关于高中阶段的技能目标有这样一段话: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这就涉及到普通高中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关于媒体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和过程。媒体表达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知识、手段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再以常规或者以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准确地表达自身观点。媒体表达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能有效促进人际关系,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以所在市的普通高中学生为例,对如何培养中学生媒体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实践探索。借着目前国家课改的新风,作者在任教学校开设《校园微电影》选修课,并己成功培养了三届学生。本文是对作者所开设的《校园微电影》课程实践的总结与提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内外有关媒体素养、媒体表达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然后对所在市普通高中学生的媒体表达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然后针对现状有的放矢地开设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主的选修课——《校园微电影》,并对《校园微电影》课程设计与实施予以详细阐述,探索了利用《校园微电影》课程提升学生媒体表达能力的方法。实践表明,通过《校园微电影》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并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媒体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