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不是A,就是B”格式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该格式的语法意义仍未有统一的结论;对该格式成立的语义条件及其具体表现形式未有深入研究;对留学生关于该格式的使用情况也未见深入分析。 本文首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不是A,就是B”格式进行了本体研究: 1.将该格式的语法意义重新界定为“概括X项”,X项指的是一个在语义上能够概括A、B两项的上位范畴; 2.得出了A、B项进入该格式所必须具备的语义条件,即A、B两项必须同处于其上位范畴X项内,且必须是X项范畴内的两个典型成员,同时A、B两项还必须在句法结构、语义或认知方面具有某种象似性; 3.指出了A、B两项是根据人们对时间、空间特定的认知顺序,以及对事物认识的先后顺序来排列的; 4.将其与两个容易混淆的格式“除了A,就是B”、同形异义的“不是A,就是B”2进行了比较研究。 其次,本文对留学生使用该格式的情况进行了偏误分析,归纳出句法结构、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上的偏误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语块教学、分阶段教学及对比教学的教学建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