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在风险贷款是指存在风险隐患,借款人履约偿还能力弱,贷款违约概率大的贷款。近几年来,潜在风险贷款的概念在各商业银行日常信贷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银行界,在深刻分析产生不良贷款的体制原因的同时,加强了对当前银行潜在风险贷款管理问题的讨论。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银行应如何面对和应对调整频率不断加快、调整幅度不断加大的经济金融政策,应采取哪些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风险因素与风险事件乃至风险损失的传递链条到底有多长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加超前的视角来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问题。笔者认为研究该选题具有以下意义:第一,有利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适应外部多变的宏观环境:第二,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监管;第三,有利于贯彻新资本协议和内部评级法;第四,有利于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更加合理化。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创新点;第二章对潜在风险贷款进行了界定,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银行内部环境等三个方面对潜在风险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三章从产业因素、财务因素、管理因素、担保因素、债项因素、收益因素、合规因素等方面介绍了潜在风险贷款具有的特征,并以专家打分法和模型识别等方法介绍了潜在风险贷款的方法和技术;第四章重点阐述了潜在风险贷款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过程及应用,此外,还强调了风险贷款的相关优化方法,主要包括潜在风险贷款的优化、资产证券化、贷款转让等创新方式;第五章从组织架构与流程、政策制度建设和系统控制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建立潜在风险贷款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对与风险管理控制能力的考评体系的构建,对银行内控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第六章为本文提炼了潜在风险贷款管理的核心观点、提出研究存在不足并展望未来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比较各家商业银行成熟的风险识别、化解方法和机制建设经验,结合目前经济下行周期的背景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潜在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和管理理论;对中国工商银行某省分行潜在风险贷款的管理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为本文观点提供研究基础。本文以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贷款风险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潜在风险贷款的成因及特征,结合银行业管理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包括潜在风险贷款管理架构和流程、相关政策与制度,以及系统控制手段在内的管理体系,构建“早识别、早预警、早实施、早见效”的潜在风险贷款管理体系。首先,从信贷业务上来构建潜在风险贷款的风险评估及优化体系;其次,从银行内部管理体制上,应从以下几点来开展:(1)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2)开展信贷业务流程再造;(3)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4)提升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 (5)构建风险管控能力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