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VPA)单独作用、以及丙戊酸钠和顺铂(DDP)联合应用对人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的体外生长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VPA和DDP可能的协同作用分子机制;同时,通过前列腺癌DU145细胞裸鼠异为移植瘤试验,藉以评估体内VPA单药和联合DDP用药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为前列腺癌病人临床干预新措施的设计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1、体外细胞实验:用MTS法检测PC3和DU145两种前列腺癌细胞在不同浓度梯度VPA、DDP单独用药以及两者联合用药下的存活情况,绘制存活曲线进行比较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同一浓度不同时间VPA、DDP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Caspase8的降解程度,以及抗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2、裸鼠成瘤实验:在完成前列腺癌DU145细胞裸鼠皮下异位成瘤实验的基础上,选择肿瘤体积基本相同的裸鼠并将其随机分成四个组(VPA、DDP、VPA+DDP、对照组),观察不同药物组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抑制情况,并绘制不同药物作用下移植瘤生长柱状图。3、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通过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用药后第20天各组裸鼠前列腺癌Luc-DU145细胞移植瘤发光影像及荧光光子强度,统计用药后各组移植瘤大小。结果:1、MTS结果提示:PC3和DU145两种前列腺癌细胞随着DDP、VPA单药以及两者联合用药浓度递增,细胞存活率逐渐递减,且VPA和DDP联合使用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同浓度DDP单药,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2、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VPA和DDP单独处理后,前列腺癌PC3和DU14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PARP和Caspase8的降解水平渐次升高,而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协同效应在VPA和DDP联合用药组表现得更为明显,提示二者在抗前列腺癌细胞方面具协同作用。3、治疗组裸鼠皮下移植肿瘤体积减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用药20天后DDP+VPA治疗组裸鼠移植肿瘤体积最小,VPA和DDP单药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动物成像结果:各组裸鼠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均能检测到肿瘤细胞的生物发光。VPA+DDP组裸鼠移植瘤荧光信号强度最弱,VPA和DDP单药组荧光信号强度均较对照组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VPA单独作用可显著诱导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和凋亡。体内、外实验结果均证实,VPA与DDP具明显的协同抗前列腺癌作用;初步的分子机理探讨则提示,这种协同作用可能系VPA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表达,从而导致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对顺铂诱导的凋亡敏感性增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