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公司投融资决策的逆向选择行为.这种逆向选择有两种结果:投资不足与过度投资.前者是指优质公司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后者指次级公司接受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两种结果都导致社会资源的非合理配置,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该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信号机制来降低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避免公司投融资决策的逆向行为,解决投资不足与过度投资问题,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改善社会福利.理论上,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通过所有公司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整体的透明度,而在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下优质公司比次级公司更愿意披露有关该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向市场显示自身的类型.优质公司也可以花费一定的成本引入特定信号机制,向市场传递公司类型的信号.此类有效信号机制包括:烧钱信号、定高价信号、项目规划信号以及商业银行贷款信号.此外,改变公司的融资方式也有助于解决公司投融资决策的逆向选择问题.无风险债券可以完全避免投资不足问题;而风险债券可以提高参与项目投融资公司的整体质量;在转股价格固定并且公司只能行使限制性赎回权利时,优质公司借助可转换债券也可以无成本地显示自身类型.该文重点在于:在前人关于信号机制有效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占主导地位的现状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契机,将商业银行贷款作为一种信号机制引入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领域,试图解决投融资决策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该文从理论上证明了该信号机制的有效性.实证检验也同样表明了商业银行贷款的信号作用.该文在公司投融资决策领域引入了社会福利分析.结论表明:信息不对称所致的逆向选择行为,要么直接降低社会福利,要么阻碍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引入有效信号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优质公司的福利,而且更大幅度地改善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最后,该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大力培育中介机构,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鼓励上市公司运用债券(包括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在上市公司的增发融资中策略性地使用商业银行贷款,以向市场显示自身类型,促进项目投融资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