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黄酮类化合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酸是生命组成的最重要物质之一,与生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基因突变等异常活动密切相关,是一些抗癌药物在体内的主要靶分子。药物分子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分为嵌入作用、沟槽作用、静电作用三种模式。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几种黄酮类化合物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核酸作用物在电极上的反应动力学,并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和黏度法等对鲱鱼精子脱氧核糖核酸(fs DNA)与黄芩素(BAI)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二者之间存在着沟槽作用,由于fs DNA对BAI提供了一个低极性的疏水环境,导致二者形成的复合物电活性较高,从而导致BAI的峰电流显著增强。fs DNA和Al3+均能对BAI的峰电流产生影响,考察了支持电解质浓度、种类、p H、BAI浓度及加入顺序对峰电流差值的影响,建立了电化学法检测核酸和Al3+的新方法,其中核酸的线性范围为7.0×10-8~7.0×10-6 g/m L,检测限达到4.08×10-8 g/m L,Al3+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8~5.0×10-7 mol/L和5.0×10-7~8.0×10-6 mol/L,检测限达到1.2×10-8 mol/L,利用该法对油条中的铝进行了成功检测。研究发现黄芩素在玻碳电极上均会发生电子与质子的转移行为,在fs DNA影响下黄芩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受到以吸附作用为主的吸附作用与扩散作用双重控制,而在Al3+影响下,其电极氧化过程仅受到吸附作用控制。利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法、黏度法等方法,结合盐效应、磷酸盐效应等技术,对芹菜素、表儿茶素、毛地黄黄酮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核酸加入后,这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氧化峰电位均发生负移,紫外吸收峰紫移,说明3种黄酮类化合物与核酸之间存在着静电作用,得出芹菜素与fs DNA间的结合数为4、结合常数在104 L/mol数量级,表儿茶素与fs DNA的结合数和结合常数分别为3、8.88×103 L/mol。核酸与3种黄酮类化合物作用后,对其峰电流产生了影响,通过考察支持电解质种类、p H、浓度、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以及加入顺序等影响因素,建立了以芹菜素、表儿茶素为探针检测DNA的方法,线性范围分别为4.0×10-7~7.0×10-6 g/m L和1.0×10-7~1.0×10-6 g/m L,检测限达到了5.8×10-8g/m L与1.4×10-8 g/m L,同时也建立了以毛地黄黄酮为探针检测y RNA的方法,使用上述方法对黄瓜及鲜酵母中的核酸进行了测定应用,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研究还发现芹菜素在金电极上发生了3e传递行为,并有质子参与了传递,且该行为受到扩散作用控制,表儿茶素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了2 e传递行为,也有质子参与转移,且该行为受到扩散作用和吸附作用双重控制,而毛地黄黄酮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了2电子传递行为,其在电极上的反应受到了扩散作用的控制。在碱性条件下,白杨素与fs DNA发生了相互作用,在紫外光谱图中显示fs DNA的加入引起了白杨素吸收峰的红移与减色效应,在循环伏安图中其加入使白杨素的氧化峰产生正移,且引起体系的黏度升高,说明二者之间的作用为嵌入作用,这一作用又得到了盐效应、磷酸盐效应、荧光偏振实验的进一步证明。二者间的结合数和结合常数分别为1、2.299×10~4 L/mol。
其他文献
<正> 刘俊夫先生在《中国花卉盆景》91年第2期发表的《盆景摆件的应用》一文中说:“摆件,顾名思义是摆设点缀品,它是以植物和山石为主要材料构成的盆景的配景,衬景或补景。”
期刊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基础的代谢紊乱征候群,主要包括肥胖症、脂代谢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是多种代谢异常在机体内集结的病理状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
目的通过观察姜黄醇提物对小鼠血脂和肝脂水平的影响及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的影响,了解其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姜黄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调
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领域最具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在诸多方面显示出优良的性能.钢材虽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但钢不耐火,当温度达到400℃~600℃时,则钢材会失去强度和刚度,本文
骨质疏松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骨代谢疾病,而且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升高,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需要研发安全而有效的防治手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直以来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其中缺血性心脏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多以化学药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