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动了老年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电视广告可以为老年消费市场作出更大贡献。但由于市场普遍存在轻视老年人消费能力的现象,很多大众化商品的电视广告中很难找到老年人的身影。这种偏见遏制了广大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隔绝了老年人与大众化商品之间的市场联系。同时,在我国现有的电视广告中,出现的老年形象也大多不尽人意。在人物关系上,他们大多以依附于年轻人或者被年轻人所厌烦的现象出现;在人物特征上,他们被刻意刻画为与人疏远的、身体衰老的、有伤病的、不幸福的、甚至是笨拙的、失败的、顽固的等充满着消极影响的形象,尤其是在药品、医疗、保健品广告中,这些形象与当前老年人整体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相去甚远。这类广告因向受众歪曲老年人形象,误导了社会对老年人的看法,引发了不少老年人、有识之士及部分广告从业者的反感。
本文以2003-2010年《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传播学和符号互动理论,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广告样本中的老年形象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广告样本中的老年人广告形象有如下几个特征:(1)老年人在电视广告中没有充分表达,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相比更为严重。(2)老年人存在被固化在某些特定类型、特定商品类别的广告中。(3)存在少量老年被扭曲表达的情况。(4)我国电视广告中的老年人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性,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比较重视家庭、受到尊重,表现得更为友善、慈祥。
因此,在电视广告中,有必要通过塑造新的老年形象来建构积极健康的老年观念,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真实的商品信息,赢得老年消费者对广告的喜欢与尊重。为此,我们应该遵循下面几个一般原则:(1)树立正面健康的老年人形象(2)建立多元丰富的老年人形象。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应该建立重视与老年消费者良好沟通,塑造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形象和和谐的老年形象;广告媒体应该以提升社会公信为原则,切实落实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广告各主体提升老年群体形象;学术界也应更加重视对老年人广告心理的研究,为各项措施提供科学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客观的老年人形象。
本文以2003-2010年《IAI中国广告作品年鉴》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传播学和符号互动理论,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广告样本中的老年形象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广告样本中的老年人广告形象有如下几个特征:(1)老年人在电视广告中没有充分表达,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相比更为严重。(2)老年人存在被固化在某些特定类型、特定商品类别的广告中。(3)存在少量老年被扭曲表达的情况。(4)我国电视广告中的老年人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性,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比较重视家庭、受到尊重,表现得更为友善、慈祥。
因此,在电视广告中,有必要通过塑造新的老年形象来建构积极健康的老年观念,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真实的商品信息,赢得老年消费者对广告的喜欢与尊重。为此,我们应该遵循下面几个一般原则:(1)树立正面健康的老年人形象(2)建立多元丰富的老年人形象。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应该建立重视与老年消费者良好沟通,塑造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形象和和谐的老年形象;广告媒体应该以提升社会公信为原则,切实落实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广告各主体提升老年群体形象;学术界也应更加重视对老年人广告心理的研究,为各项措施提供科学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客观的老年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