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 :四川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国鼻内镜外科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主要应用于鼻部疾病的诊断工作。经过探索、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技术越来越为广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所掌握。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逐渐涉及眼科和颅底外科的各个领域。本研究拟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内镜技术的拓展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外科中的延伸应用,总结我科鼻内镜技术延伸应用的经验与不足。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的77例经鼻内镜行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诊断、手术日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中失血及预后等,并进行总结分析。术前依据鼻内镜检查、病理组织活检及影像检查资料等确定诊断和手术方式,术中采用“单人单手”和(或)“双人双手”操作技术,出院时由主刀医师交待术后随访事宜,定期门诊复查鼻内镜检查、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指标等,同时通过电话及信访等形式进行随访,了解术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及并发症等情况。此外,肿瘤患者随访还包括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结果:(1)77例患者中,鼻眼相关外科患者60例,鼻颅底外科患者17例;(2)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拓展应用疾病种类包括鼻-鼻窦源性眶并发症,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球后占位,球后异物,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TON),复杂眶壁骨折;鼻内镜技术在鼻颅底外科拓展应用疾病种类包括垂体瘤,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鼻漏,前颅底及累及前颅底病变,脊索瘤,颅鼻沟通性肿瘤,颅咽管瘤。(3)12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鼻眼相关疾病9例,鼻颅底疾病3例,具体包括术中出血>500ml(输血治疗)6例,眶周肿胀5例(术后2-6天消退),眶内出血1例,术后高热可疑颅内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5.58%(12/77)。(4)术后随访4月-10年,鼻窦囊肿致眶并发症26例经鼻内镜囊肿造口术治愈;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11例(13眼),行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endo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EN-EDCR),治愈9例(11眼),好转1例(1眼),无效1例(1眼);鼻腔、鼻窦良性肿瘤10例,治愈8例,复发2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5例,肿瘤均全部切除,复发3例,死亡1例,复发与死亡患者术后均拒绝接受放化疗;炎症性病变3例,其中包括慢性鼻窦炎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1例,均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治愈;球后占位2例,治愈1例,复发1例;球后异物1例,异物完整取出;外伤性视神经病1例,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endoscopic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EOND)后好转;复杂眶壁骨折1例,治愈;垂体瘤4例行鼻内镜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后治愈;CSF鼻漏5例,治愈;前颅底及累及前颅底病变4例,治愈;脊索瘤2例,治愈1例,复发1例;鼻颅沟通性肿瘤1例,术后1年肿瘤复发死亡;颅咽管瘤1例治愈。结论:(1)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为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2)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领域的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并发症的防治不容忽视;(3)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领域的拓展及推广应用需各相关科室(如眼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影像学科等)的团队协作;(4)鼻内镜技术拓展应用病例数相对较少,需加强鼻内镜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促进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其他文献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抗肿瘤血管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内皮抑素(Endostatin)为胶原ⅩⅤⅢ C末端裂解片段,是重要的内源性血管抑制因子.该实验
目前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治疗乳腺癌的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非侵袭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e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和靶向治疗,以其独到
1导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成为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几乎每天都可能会遇见新的朋友。当进入一个新环境,与他人初次见面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醒:一定要给别人留个好的第一印象!然而,什么是第一印象?为什么留好第一印象如此重要呢?  2首因效应的背景来源  2.1首因效应的定义  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
期刊
研究目的:应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抗体、CD14抗体和Toll样受体4(TLR4)抗体体内注射观察其对小鼠实验性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的影响,旨探讨内毒素信号通路分子LBP、CD14和TL
目的:探讨Kisspeptin-GPR54-GnRH信号通路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诱导的雌性大鼠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中的作用机制,探究玉米赤霉烯酮与儿童性
研究背景和目的:左心室肥厚(LVH)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猝死可能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有关.左心室肥厚可伴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以往的研究表明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合修复山羊胫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了解其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制备生物衍生骨作为支架材料,山羊胫骨结节穿刺抽取骨髓,体外培养扩
《英语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实施建议。强调以学生“运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年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着重强调了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  课堂交际性活动正是一种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形式丰富、内容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达成师生、生生之间的真实交流,完成某项任务并达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