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古国,我国百花争艳的民族风情包含了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仅与身体运动、竞赛程序、比赛规则、竞技训练、器材制作等体育活动内容紧密相连,更是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原生态环境——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并拥有自身的文化生态系统。湖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湘西,是唯一被湖南省纳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及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加之其自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厚的底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必然是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从湘西州的自然地理、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观念等层面对湘西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湘西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科技、社会及文化观念息息相关。自然地理与气候造就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及体育活动的民俗风格,民族传统体育也成为了湘西州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延续发展数千年不变。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湘西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原有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如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全球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它们的共同作用使得湘西州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正在逐步走向边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备受冲击。据分析探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湘西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既是与新环境的碰撞和适应阶段,也是其发展的转折阶段。根据湘西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建议:湘西州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要根据其自然地理特点在村落的交汇区建设多用途体育场地;在科学技术方面加强科普及人文素质教育,推进相关人才的自主培养,注重传统体育手工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在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方面形成产业、打造特色、创建品牌,充分挖掘内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续发展保障;跨行政单位实行区域合作,打造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体化名片;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优势传承民族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