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小鼠在去除中性粒细胞前后的胰腺及肺部损伤情况来判断中性粒细胞在坏死性胰腺炎及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ICR级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n=15)胰腺炎组(P,n=15)、去除中性粒细胞组(T,n=15)和去除中性粒细胞胰腺炎组(TP,n=15)。N组开关腹,仅胰胆管注射生理盐水。P组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建成急出血坏死性性胰腺炎小鼠模型。T组予尾静脉注射单克隆抗体Ly6G-1A8制作去除中性粒细胞小鼠模型。TP组在注射抗体24h后再行胰腺炎造模。每组分别于注射抗体前及24h后予眼球放血送检中性粒细胞计数。各组小鼠在胰腺炎造模24h后处死。观察各组小鼠死亡率、肺功能、胰腺及肺组织病理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1)注射单克隆抗体Ly6G-1A8的T组及TP组去除中性粒细胞率均达到90%以上。两组给药前后中性粒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N组无小鼠死亡,死亡率0。T组1只小鼠死亡,死亡率1/15。P组有5只小鼠死亡,死亡率5/15。TP组2只小鼠死亡,死亡率2/15。可见胰腺炎组小鼠死亡率最高,而去除中性粒细胞的胰腺炎组小鼠比未去除中性粒细胞的胰腺炎组小鼠的死亡率要低。3)N组及T组小鼠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P组及TP组光镜下均可见典型的SAP病理变化,但TP组较P组轻。P组及TP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部典型的AL1病理改变,但TP组较轻。4)胰腺炎组(P组)中小鼠肺湿干重比、肺及胰腺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去除中性粒细胞胰腺炎组(TP组)(3.70±0.46,4.8±1.2,8.8±1.1vs 2.75±0.36,2.1±0.6,7.2±0.9;p<0.01),氧合指数低于去除中性粒细胞胰腺炎组(TP组)(462.57±21.56 vs 491.53±9.28;p<0.05)。去除中性粒细胞组(T组)与正常对照组(N组)小鼠的肺干湿重比、肺及胰腺病理学评分、氧合指数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Ly6G-1A8去除中性粒细胞效果明显,清除率达90%。去除小鼠中性粒细胞能够减轻小鼠胰腺炎症及并发的肺损伤,因此中性粒细胞在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