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冷却孔电火花加工用主轴机构优化设计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使叶片在高温环境中稳定可靠的工作,目前航空发动机主要采用气膜冷却技术对叶片进行降温。气膜冷却技术实现的关键在于气膜孔的加工。涡轮叶片气膜孔孔径为Φ0.2mm~Φ0.8mm,深径比为5~8,单个叶片上数量达到几十到几百个,高性能主轴是保证电火花加工气膜孔质量与效率的关键部件。利用中空管状电极高压内冲液的电火花穿孔加工,可及时更新工作液并快速排出电蚀产物,通过细长电极旋转和轴向伺服进给,可实现气膜孔的高效批量化加工。因此设计一种可实现不同直径管状电极夹持与高压工作液供给(P≤10MPa),同时可实现电极自动补偿功能的高精度旋转主轴,对于提高气膜孔加工的自动化程度及批量化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国内外相关技术调研和清华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微纳制造实验室现有设备使用情况,得到主轴机构的具体结构、功能需求,按功能分模块对高速电火花加工主轴进行设计、分析和优化。提出一种可实现Φ0.3mm~Φ0.8mm管状电极稳定夹持、冲液压力连续可调范围为0~10MPa、高精度旋转及损耗自动补偿的主轴机构设计方案,并且对加工中管状电极振动影响气膜孔加工精度机理就行了深入的分析。该主轴采用单通道旋转接头和高性能导电滑环实现了工作液压力(≤10MPa)持续供给和加工电源(U≤300V、I≤30A)的稳定引入;通过八瓣弹性夹子和柔性气囊实现不同直径管状电极的夹持,配合蠕动进给机构实现了管状电极损耗的自动补偿;高精度旋转角接触轴承和小间隙导向器的选取实现了管状电极的高精度旋转。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导向间隙、冲液压力、加工深度、电极悬长、主轴转速、放电间隙等关键因素对放电加工状态下管状电极振动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曲线。并且对主轴机构的关键零部件的应力、应变以及最大变形量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实现了零件结构、尺寸优化。通过阵列孔加工实验验证了主轴机构的加工性能。选用直径Φ0.3mm~Φ0.8mm、长为400mm的黄铜管状电极,在厚度为3mm的高温镍基合金(Inconel 738)上加工4×4阵列直圆孔、台阶孔、不同孔径小孔实验,验证了主轴机构不同直径管状电极的夹持能力、高压工作液供给能力、高精度旋转及损耗的自动补偿功能。
其他文献
电动自行小车系统(EMS)作为一种工业生产中物料自动化输送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安全、环保等越来越重视,其对电能传输及信息传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接触供电技术因其独特的非接触式供电方式,已经成为EMS中的一种新的电能输送技术。由于电能输送技术的改变和滑触线、无线局域网等通信方式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利用电能传输电缆为信道的载波通信技术,使得在不破环电能非接触传输结构的基础上完成系
在我国的陕西榆林地区蕴含大量煤炭资源、煤层埋深较浅、赋存条件稳定,已经成为我国煤炭开发的重点区域,但伴随着煤层的开采将会破坏浅层含水层,进而引起地下含水层水位下降
由于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对煤矿生产系统来说,从设计到生产管理阶段都要求较高的可靠性。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装备的更新,以及矿山生产集中程度和机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产品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从通用的大众化产品转变为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应用而生。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者对大规模定制生产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大多是针对大规模定制的概念、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专门针对大规模定制下的生产计划与排程的研究还属少见,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大规模定
随着航空发动机对推重比的要求不断提高,涡轮前温度作为衡量发动机的关键性能指标,正以每年平均提高25 K的速度增加,涡轮前温度已超过涡轮叶片材料熔点,解决高温所带来的一系
在我国随着中厚煤层的大量开采,急倾斜薄煤层的开采规模也在逐渐增大。目前,急倾斜煤层的机械化开采在国内和国外都还缺乏有效的方案。国内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尚存在机械化程度不
大水头煤矿1180运输大巷大部分地段处在松软的炭质泥岩,巷道围岩构造发育,加之受上部工作面采动影响,巷道发生严重的变形和破坏,虽经多次修复加固,部分地段仍无法满足运输、
电镀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镀设备的好坏是决定电镀质量重要因素。电镀设备是电镀生产线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其设计需求,严重地制约了电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