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主要由贵族和知识分子组成,并作为中国最初的知识分子形态而存在。士贯穿于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最初产生于西周时代,在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崛起和活跃起来,辅佐君王、为民请命是士的主要使命。士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价值观体系,即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行于四方不辱君命、忧虑民间的疾苦、重视朋友之间的情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呈现了色彩纷呈、形态各异的士形象。本文基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系统梳理了士形象,并对其进行归类,依次划分为能言善辩之辩士、能谋善划之谋士、豪放任侠之侠士、沉沦堕落之文士,并分别阐述了各类士的特征。在统计与分类的基础上,对士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得出了士的一些变化规律。对士形象的整理与统计,其最终目的在于鉴赏和评价,这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从语言、神态、环境和事件四方面分别提出了鉴赏士形象的策略,并进行举例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正确评价人物。对此,本文最后提出了四种评价士形象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比较鉴别、突出重点与窥作者言,通过这些手段,科学地认识士形象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