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橡胶粉的再生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wwx3572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再生橡胶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天然资源日趋减少和能源相对紧缺的今天,废旧橡胶资源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选用了包括新型植物再生剂在内的多种再生剂应用于废轮胎胶粉的再生,研究了再生剂品种和用量、再生方法(开炼机和挤出机再生)、再生工艺条件(时间、温度、螺杆转速)与再生胶及其硫化胶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扫描电镜(SEM)等对再生胶及其硫化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开炼机常温再生工艺,在0~15phr范围内,与未加入再生剂的再生胶相比,随着再生剂用量的增加,再生胶的最大转矩和最小转矩逐渐降低,丙酮抽出物逐渐增加;在相同用量的情况下,与使用芳烃油和煤焦油相比,采用植物再生剂的再生胶,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较长,丙酮抽出物较少。(2)采用开炼机常温再生工艺,在0~15phr范围内,随着再生剂用量的增加,再生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增大;再生剂用量为10phr时,再生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最佳,平衡溶胀度最小;在相同用量的情况下,与使用芳烃油和煤焦油相比,采用植物再生剂的再生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扯断伸长率较大,平衡溶胀度较小。(3)采用开炼机高温再生工艺,在40~140℃的再生温度范围内,随着再生温度的升高,再生胶的丙酮抽出物不断增加;在再生温度为80℃时,再生硫化胶力学性能最高,平衡溶胀度最小;在相同的再生温度下,与使用芳烃油和煤焦油相比,采用植物再生剂的再生硫化胶力学性能较好,平衡溶胀度较小。(4)采用开炼机高温再生工艺,在6~15min的再生时间范围内,随着再生时间的增加,再生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增大;再生时间为8min时,再生硫化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最佳,平衡溶胀度最小;在相同的再生时间情况下,与使用芳烃油和煤焦油相比,采用植物再生剂的再生硫化胶力学性能较高。(5)采用挤出再生工艺,螺杆转速和挤出温度对废胶粉的再生程度和再生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再生剂用量为10phr时,在螺杆转速60~80r/min、挤出机料筒温度170~200℃的范围内,废胶粉的再生效果良好,再生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较高;提高螺杆转速,再生硫化胶的力学性能降低,平衡溶胀度增大;升高挤出机料筒温度,再生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变差,平衡溶胀度随加料段或者压缩段的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均化段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用量的情况下,与使用芳烃油和煤焦油相比,采用植物再生剂的再生硫化胶力学性能较高。(6)SEM分析表明,在再生剂用量、再生工艺相同的情况下,与采用芳烃油和煤焦油相比,采用植物再生剂的再生胶表面和再生硫化胶拉伸断面更细致,颗粒和空洞较少。
其他文献
词汇是一门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词汇教学经历了从以前简单强调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边缘到现在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的过程。与汉语相比,英语的词汇数量大,一词多义的现象普遍存
香港中产阶层是特定现代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回归之前,在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香港中产阶层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冷漠"。回归之后,由于社会经济的衰退,中产阶
  首先要看稿子的政治倾向性。要选那些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稿件,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一味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而忽视了舆论导向问题,因为如果舆论把握不当,失度
介绍了在DeltaV系统中串级控制及无扰切换的实现方法。并简单描述了DeltaV系统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特点。
该文对国内首次提出的多绳摩擦轮单侧方向主副提升钢结构凿井、生产两用井架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分析了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断绳荷载的取值 ,阐述了淮南新集一矿混合井井架设计中
我国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较之此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着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
<正>荨麻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瘾疹"、"赤白游风"等,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在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离不开公众的科学素质和能力。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公众科学素质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科普图书是传播科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幼儿时期是人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幼儿科普图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市场上幼儿图书品种繁多,尤其是作为家长图书消费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普图书,它承载着社会、家庭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幼儿科
亲子游是当前民间较为流行,但旅游业界尤其是旅游理论研究方面较为滞后的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发展空间巨大。该论文首先探讨了亲子游的内涵及产生的背景,介绍了目前亲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