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由于具有全固态发光、响应速度快、可实现柔性器件等优点而被誉为新一代照明显示器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可变色OLED由于其发光颜色可调,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内容。目前实现可变色OLED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开发新的发光材料或者通过多枚器件层叠实现,制备研发成本较高。而利用激子调控层制备可变色OLED器件可实现较好的器件变色及发光性能,且器件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本论文选用四种不同传输特性材料作为激子调控层,通过对调控层的优化分别制备了电控变色OLED器件,通过对器件的变色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对比和研究,分析了不同调控层在互补双发光层之间作用机理的差异,讨论了材料厚度对实现激子调控作用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不同传输特性材料,制备了一系列发光颜色可调的电控变色OLED器件。通过采用mCP、TPD、TAPC三种P型材料以及N型材料TPBi作为激子调控层的方式,制备了基于(t-bt)2Ir(acac)黄光材料和FIr6蓝光染料双发光层的电控变色OLED器件。其中以P型材料作为调控层制备的器件可实现随外加电压增大,器件发光由蓝光变为黄光。以N型材料TPBi作为调控层制备的器件则有着相反的颜色变化顺序,随着外加电压增大,器件发光由黄光经白光变为蓝光。(2)将基于四种调控层材料实现的电控变色器件作对比,研究其不同电压下发光光谱变化的差异。通过对光谱的归一化对比,获得各材料在(t-bt)2Ir(acac)黄光材料和FIr6蓝光染料双发光层这一发光体系下变色能力的差异,从调控层材料能级以及迁移率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各器件不同特性及性能差异的原因。(3)纵向对比了在采用相同材料情况下,调控层厚度对器件发光、变色性能的影响。发现当调控层厚度接近材料的三线态激子扩散长度时,激子可以随电压变化穿过调控层,实现两发光层之间的激子传递,避免了多数激子被限制在某一发光层中导致激子的浓度淬灭,提升了激子利用率,从而使得黄光激子与蓝光激子的比例可以发生较大变化,实现了器件的变色现象。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采用激子调控层实现了可变色OLED器件,对比总结了不同材料、不同厚度调控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为以后该类型器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