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耕地保护研究在国内外倍受关注,而且已成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耕地资源十分紧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耗费大量耕地,加之耕地退化和流失原因,使得耕地数量大幅度减少、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极为突出,因此耕地动态变化和合理保护研究己成为关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以其对广州市耕地保护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也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该项工作有所裨益。得出结论如下: (1) 广州市耕地资源调查分析表明:耕地数量减少速度迅速,耕地保护压力巨大。据调查分析,广州市2002年末耕地面积为153720.53 hm2,比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期年1996年减少15030.34 hm2,平均年递减数2505.06 hm2,年递减量即已超过上一轮规划中1996~2010年15年间耕地减少1951 hm2的总目标。耕地减少主要分布在郊区:1996~2002年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增城市和花都区,分别为6715.32 hm2和3684.89 hm2,合计占全市耕地减少量的50%以上;其次的耕地减少分布在从化市、番禺区和白云区,分别为1742.54 hm2、1752.91 hm2和1276.55 hm2,共占30%;天河、海珠区仅有少量增减,分别为449.73 hm2和185.21 hm2。接着对全市各辖区耕地减少状况、原因及其耕地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论述。耕地减少的宏观原因主要是非农建设占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人口增长等。 (2) 从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驱动因素两方面对广州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进行了分析,由于自然因素变化不大,对广州耕地变化影响很小。社会人文驱动因素分析表明:城市化进程对耕地数量减少影响最为明显,且相关性显著,建立关系模型为:L=357349—336900K(其中L为耕地面积,K为城市化水平);接着进行了城市化趋势预测,建立模型为:K=—14.35541+0.00753T(其中K为城市化水平,T为年份)。其他社会人文驱动中,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和政策等也对耕地变化起重要作用,最后提取了有代表性的4个变量建立关系模型:Y=188000.69—3.0236X1—3.0917X2—68.2149X3—2.6152X4(R2=0.9956;其中X1~X4分别代表国内GDP、非农GDP、年末总人口、工业总产值)。 (3)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指数曲线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对耕地数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得出:2010年广州耕地面积总量分别为133196.48 hm2、135948.71hm2、135445.57 hm2,人均面积分别为0.015234 hm2、0.016470 hm2、0.016553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