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的浪潮带来了体制的改革和设施的更新,图书馆的设计处于变革中,信息的爆炸、互联网、主页的信息量的冲击,也带来了书籍杂志的出版发行量的增加,一般的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容量却相对有限,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书籍。过去卡片检索的场所被电脑所取代成为电子信息检索处,读书也从伏案苦读转向轻松阅读,或电脑显示屏视读。此外,图书馆还是地方信息的发布点,展览会、讲演会、读书会等社会组织交流的场所。这些功能在扩展,图书馆改头换面成为信息媒体,对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图书馆已经彻底改变了藏、阅、借三者分离的状态。读者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建筑、图书相比,是最活跃、积极的因素。读者空间也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区分了传统图书馆、图书馆的数字化和数字图书馆三者的区别和联系,着眼于功能符合的图书馆建筑空间能够能加人性化,能够高效、经济、便利的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对当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功之处和尚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然后针对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的特点和新世纪读者的阅读特征,分析了读者空间的内在功能需求、物质空间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并以同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为实例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得出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空间的五大变化趋势:检索空间和咨询空间将成为读者空间的重要部分;指出电子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座位的不同发展前景;虚拟的读者空间成为重要组成;阅览空间的整体化发展和研究厢的小型化趋势;纸质文献仍然是馆藏的主体。本文还论述了数字化技术影响下,建筑设计和空间理论的新发展,读者空间的设计需要更注重交互式和体验型空间的塑造,并进一步分析了高校读者空间的环境创造的影响因素。在最后附上了对同济、南大两所高校的具体实例所作的调查研究。
其他文献
自工业化以来,人类生产力得到迅猛的提高的同时,由于城市无限制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具有全球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以地球高温化为首的问题的全球规模环境课题越来越紧迫,已到了不得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能源危机以来,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建筑师追求的目标。通过科研工程实践说明通过执着的探索,对创造绿色生态
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现代的医疗诊断、治疗与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医疗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传统模式即单一的生理治疗转向心理、社会等
高校学生服务设施建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质量状况,同时也反映了校园整体的精神风貌。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