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碱激发胶凝材料以工业废渣为原料,无需高温煅烧,工艺过程简单,从而节约能源和资源,无污染,且性能优异,有必要大力发展。碱磷渣胶凝材料是以碱激发剂激发磷渣而组成的一种新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碱激发胶凝材料以工业废渣为原料,无需高温煅烧,工艺过程简单,从而节约能源和资源,无污染,且性能优异,有必要大力发展。碱磷渣胶凝材料是以碱激发剂激发磷渣而组成的一种新型胶凝材料。本文的碱激发剂为稀水玻璃。 本文以胶砂抗压强度为主要技术指标,参照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进行碱磷渣胶凝材料胶砂强度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磷渣细度、水玻璃模数、碱含量对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强度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适当配比,按照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测定,并研究了磷渣细度、水玻璃模数、碱含量对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碱磷渣胶凝材料的适宜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优,其胶砂试件28d的最高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了9.3MPa和102.5MPa。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较短,但都可以达到硅酸盐水泥标准。用比表面积为380m2/kg的磷渣粉,以模数为1.4的水玻璃作激发剂,掺量以Na2O计为磷渣含量的5%时,可以制得性能良好的碱磷渣胶凝材料。 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等规范,选取两种配比进行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干缩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硅酸盐水泥而言,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早期干缩率较大,抗渗性能、抗冻性能、抗侵蚀性能略优,尤其是其抗海水侵蚀,侵蚀后的碱磷渣胶凝材料胶砂试件的质量不发生变化,试件28d的抗压强度甚至超过了同龄期标准养护的试件的强度,在本文的配比下没有碱骨料反应发生。这主要是由于碱磷渣水泥石的孔隙率较低,微小的凝胶孔较多,而且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中没有普通硅酸盐水泥常有的Ca(OH)2、钙矾石、高碱性水化硅酸钙等抗侵蚀能力较差的产物。 在系统的研究了碱磷渣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长期耐久性能的基础上,用X射线衍射、热分析、孔结构分析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碱磷渣胶凝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孔结构。碱磷渣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中没有Ca(OH)2,它的水化产物主要是低
其他文献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地质条件,考虑周围隧道施工.隧道施工的整体难度较大,主要在于工程建设施工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一旦发生塌方事故,就会影响工程施工效用,甚至可
该文简要介绍典型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的工艺流程、脱硫原理和主要工艺参数.简述了石灰湿法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的工艺过程;重点探讨石灰湿法烟气除尘脱一体化条件下,脱硫产物
人如何找钥匙? 初到某地,需要购置生活必需品,于是来到一个偌大的超市,边游逛边寻觅着自己要买的东西。这时,如果用精确的GPS定位设备全程跟踪你的行踪,把你的行走路线画出来,会发现那是很多线段组成的折线图,线段的端点,即折线的转折点,是你停下不动,仔细看商品的位置。这幅折线图很有意思,往往是一堆堆长度较小的线段组成一个个折线堆,折线堆之间还有很长的大线段连接。这幅折线图表明了什么?表明了你在超市里
有序介孔炭作为一类新型的多孔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孔径均一,还具有很好的水热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疏水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等特点,在吸附分离、催化剂载体及能量存储/转换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探索了制备有序介孔炭和介孔炭/纳米镍复合材料的新方法。以三嵌段共聚物(F108,EO_(132)PO_(50)EO_(132))为模板剂,间苯二酚(R)-甲醛(F)溶胶(RF溶
本文通过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对具有污水水量小、悬浮物含量高、有机物浓度低等特点的乡镇污水进行处理。通过改变不同的运行条件,探索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乡镇污水的最佳运行参数
该论文首先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固体超强酸,研究了它的制备和本身特性,并对它的一些催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结果:1.以SO浸渍无定型Zr(OH),制备得到了较SO/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时间、降低成本、改善服务,是每个企业决策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成功的应用实例已经证明ERP/MES/PCS三层管理模式
该文主要进行了高硬度耐热三元乙丙胶、低压缩永久变形三元乙丙胶硫化体系以及改进EPDM胶料高温性能的配方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显微分析仪初步探明了高硫磺获得高硬
该文研究以人工合成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分别改变进水浓度、污泥浓度和进水水量,探讨了污泥负荷改变对NBIAS系统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土壤-植物-大气之间存在着硫素的动态循环,了解每一体系中硫素的含量对研究整个生态系统硫素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首先采用室内模拟培养土壤的方法,对影响土壤挥发性含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