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程的前掩蔽声对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99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声信号处理过程中,兴奋和抑制性输入相互作用的时间特征影响着下丘神经元对复杂声刺激的反应。本实验在自由声场条件下,采用固定强度的同频前掩蔽声,保持掩蔽声和探测声间隔(offset-onset)不变,通过改变前掩蔽声的时程,来探讨中脑下丘前掩蔽效应中的时相特性,并通过观察微电泳注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对前掩蔽效应的影响来分析不同时程的掩蔽声对听中枢影响的机制,以深入了解IC神经元的时相整合功能。 实验共获得154个神经元,对其中的104个神经元做了不同时程掩蔽声影响的测试,结果发现:(1) 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大部分神经元(96.15%,100/104)、对探测声的反应逐渐减弱,潜伏期延长,前掩蔽效应增强(P<0.0001,One-wayANOVA);少部分神经元在掩蔽声作用后神经元反应被易化(1.92%,2/104)或基本不受影响(1.92%,2/104);(2) 掩蔽声对神经元放电率的抑制作用在时间上表现为前部抑制(41%,41/100)、后部抑制(9%,9/100)、和前后抑制(50%,50/100)三种类型,大部分神经元(72%,72/100)的抑制时间的类型不随掩蔽声时程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少部分神经元(28%,28/100)随掩蔽声时程的增加,大量的后部抑制类型转变为前部抑制和前后抑制类型;(3) 实验中获得单调型神经元(20.43%,19/93)、饱和型神经元(47.31%,44/93)、非单调型神经元(32.26%,30/93),超过一半的神经元(58.06%,54/93)的RIF类型随着掩蔽声时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加入掩蔽声使探测声反应在高强度时受到的抑制性影响增强,表现为主要使单调型向饱和型、及饱和型向非单调型转变,但这种抑制性影响的增强并不随掩蔽声时程增加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而另一部分神经元(41.94%,39/93)的RIF类型则不受掩蔽声的影响;(4)绝大多数受掩蔽声抑制的神经元(91.40%,85/93)反应动力学范围(dynamic range,DR)发生固缩性变化,且随掩蔽声时程的延长,DR的缩小越明显(P<0.0001,One-way ANOVA);另有少部分神经元(8.6%,8/93)出现DR扩宽的情况(P<0.01);(5) 去GABA能抑制对掩蔽声所致的抑制效应表现出复杂
其他文献
二维集成电路的发展由于物理极限的限制,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三维集成电路(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3D IC)的提出成为继续摩尔定律的有效解决途径。3D IC实质是
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渐兴起了一门边缘学科——激素免疫学,为探讨取代动物传统外科阉割的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用外源性GnRH
长期的生活经验塑造了物体触觉和视觉特征之间的联系。目前对触觉是否有独立的、区别于视觉的形状识别系统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实验揭示了触觉识别三维形
牡丹皮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味苦辛,微寒。牡丹皮作为重要的传统中药材,越来越受到广泛的研究和重视,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价值。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牡丹皮具有抗菌、抗病毒、降血糖、抗炎,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有许多牡丹皮化学成分分析方面的研究报道。研究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丹皮酚及其衍生物、芍药苷及其衍生物。本文以
低氧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激,可造成机体器官乃至组织和细胞的供氧不足,激起全身性反应,也明显地影响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中强啡肽A表达的变化。基于此,本文的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指一群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肝脏细胞、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分化的多潜能组织干细胞。MSCs不仅存在于骨髓,也
通常给图像分割的定义是将输入的图像分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区域并从中提取出我们感兴趣的部分或者目标的过程。模糊聚类是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聚类问题,而且在很多领域都有着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