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相关膜性肾病2例及文献复习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道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PEX)相关膜性肾病,探究其发病机制,加深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由IPEX引起的膜性肾病,总结其临床表现、病例特点和基因型,分析致病性。同时结合国内外文献,以“immune dysregulation,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IPEX、IPEX syndrome”为关键词,在“Pubmed”上检索,以“X连锁多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IPEX综合征”为关键词,在“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筛选出有明确肾活检病理报告文章进行分析。总结IPEX相关的肾脏损害。结果:1.病例1,男,以1型糖尿病、肾病水平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无肾功能异常。肾活检提示膜性肾病II期,免疫染色提示Ig G、Ig G4、C4d阳性,Ig A,、Ig M、Ig G1、Ig G2、Ig G3、C1q、M型磷脂酶A2受体、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阴性。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儿为X连锁FOXP3基因错义突变c.766A>G,流式细胞学提示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目稍减少。病例2,男,以1型糖尿病、肾病水平蛋白尿、慢性肾脏病3期为主要表现。肾活检提示膜性肾病2期,全外显子测序显示患儿为X连锁FOXP3基因移码突变c.277del T。2.文献复习显示FOXP3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区域是亮氨酸拉链区(55%,11/20),最常见的突变外显子为7号外显子,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LZ域中的6例c.751-753del GAG。在IPEX肾脏损害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蛋白尿100%(11/11),伴有至少一项三大经典临床表现,膜性肾病是最常见的肾脏病理类型(59.1%,13/22)。治疗策略选择上多为口服免疫抑制剂,肾脏损害在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较好,4人死亡,其中3人因感染死亡。结论:本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了2例IPEX导致的膜性肾病,其中1例为新发位点并验证了其致病性,1例为既往报道过的位点的新表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可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导致IPEX相关的膜性肾病。文献复习中IPEX患者的肾脏损害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蛋白尿,最常见的病理损害是膜性肾病。我们建议临床工作者在诊断合并有其余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膜性肾病时,需警惕IPEX作为导致膜性肾病的原发疾病。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MYC基因重排情况和Aurora激酶A(AURK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选取151例DLBCL,收集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151例DLBCL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Myc、Bcl-2、p53等蛋白等的表达情况,对其中96例检测AURKA表达,并分析其预后价值;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分析151例DLBCL的MYC、BCL
SKA2(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complex subunit 2),也称FAM33A(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33,member A),是纺锤体与动粒相关复合物(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complex,Ska)的一个亚基,在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具
研究背景及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导致我国乃至全球各类癌症相关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超过20%的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已是晚期,无手术根治机会而只能接受保守治疗。虽然目前根据RAS、BRAF状态不同,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可选择,但仅限于后线治疗,抗EGFR受体治疗也只适用于RAS野生型、BRAF V600E突变患者,然而西妥昔单抗和帕
各种各样的细菌生活在同一个微生物群落中,它们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之中进行激烈的竞争或合作。相互合作的细胞可以产生大量有利于其自身生存的行为,包括营养的获得、群体运动、毒力、防御、离子吸收、生物膜形成以及子实体形成。为了确保这些合作行为发生在同种细胞之间,细菌需要被相邻的细胞所识别。微生物社会学直接受到邻近细胞的协同或对抗行为的影响,这些行为基于微生物自我识别和非自我排除以形成相关群落的能力。细菌
目的评估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ILD)诊断中的意义,探讨如何结合临床表现及抗体结果对ILD进行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结合肌炎自身抗体明确诊断的ILD患者,将其分为ASS-ILD组(抗合成酶综合征相关ILD组,n=22)、(PM/DM-ILD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ILD组,n=18)、IPAF组(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组,n=23),分析及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情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是一种短链脂肪酸,是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NaB可以有效缓解DN引起的肾功能和病理损伤,但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RNA-seq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NaB对DN肾组织全转录组的影响。我们成功构建DN模型小鼠的基础上,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UHRF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UHRF2的表达量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阐明UHRF2通过上调ErbB3/Ras/Raf信号通路,促进HCC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探讨UHRF2用作HCC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为HCC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anger
目的:通过研究8-氯腺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对乳腺癌中ADAR1的启动子转录调控机制以了解8-Cl-Ado在抗乳腺癌中的作用方式,寻找8-Cl-Ado在抗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和对应靶向治疗的新的靶点,同时为8-Cl-Ado治疗乳腺癌奠定可靠的科学基础,和靶向基因治疗的新的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10μmol/L的8-氯腺苷作用于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不同时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起病于儿童生命早期,且伴随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ASD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交障碍(包含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受限的、重复的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SD的患病率急剧上升,研究显示,美国儿童ASD患病率约为1.9%,全世界也有超过1%的人被诊断为ASD。因对ASD的发病机制知之甚少,
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DCP)是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ii诱导的一种异常凝血酶原形式。研究显示,DCP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观察过程中蕴含巨大潜力和价值。因此,发展一种高特异、高灵敏检测DCP的方法,对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的DCP检测方法普遍存在仪器昂贵、检测成本较高、操作繁琐等缺点,极大地限制D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