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山西省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艰苦奋斗精神都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励中华儿女自强奋进的精神动力,其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过去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依靠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了国盛民安的局面。现在我国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需社会成员以艰苦奋斗的精气神迎难而上,尤其广大青年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主力军更要担起国之重任。我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规定青年的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我国高中生的年龄范围大致是15-18周岁,即高中生处在青年前期。新时代高中生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2020年他们芳华正茂、2035年其正值壮年、2050年仍年富力强,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对其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是必要且重要的。本论文的研究是将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相结合,其主要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阐明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论述艰苦奋斗精神的概念以及分析培养高中生具备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理论依据以及点明新时代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基本维度。第三章是调研山西省普高和职高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现状,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比发现两类高中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家国情怀等方面存在共性问题,而在艰苦奋斗精神的理解、艰苦奋斗的方向选择以及艰苦奋斗的意志表现上有明显差异,分析问题成因主要有两类高中生自身割裂了艰苦奋斗的苦与乐、外部经济文化及网络宏观环境的影响等。第四章是分析普高及职高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状况。两类高中生的家庭、学校、社会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表现出共性现象,而在教育的重视程度、环境氛围以及教育效果上又存在差异。造成问题的原因有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目标的不全面性、培养内容缺乏针对性、培养机制缺少完整性以及培养方法创新性不足等。第五章是加强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对策分析。针对问题成因提出要制定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全面目标、明确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内容、完善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机制以及拓宽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渠道等对策。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高中生作为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对象,并对比分析普高和职高两大类别的高中生在艰苦奋斗精神及教育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根据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对策。本文抓住了新时代重申艰苦奋斗这一热点,从国家对新时代青年的新要求和新期望出发,以期为高中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民俗体育植根于乡土,教化于百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基因的载体。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它为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亮丽的色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加速变迁,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认知在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将在2022年2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诸多传统体育运动的发源地,冰雪运动自然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传统冰上运动源于我国北方民族,在自然生态环境中造就,受社会环境影响不断发展与变化,经历了兴起、辉煌、落寞的过程,现在于冬奥热潮下再次兴起。因此,挖掘
“十三五”规划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创新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然而,创新行为前期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强,且面临很强的融资约束,因此,企业内部资源尤其是财务资源的支持对研发活动尤为重要。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和执行者,高管对企业内部资源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决定权,鼓励高管将资源投入研发活动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然而,高管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往往缺乏进行高风
足球球迷群体在我国不断壮大。在观赛时时有负面新闻出现,加之信息传播的日益发达,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足球球迷群体的关注,学界也对这一现象展开了讨论。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对球迷的了解也逐渐加深。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在论文撰写时综合考虑了被研究者、观察者和外人三者的观念世界,目的是为球迷和球迷以外的人提供一个沟通渠道,使外人了解球迷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球迷文化,才能使球迷治理取得良好的成效。在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1]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紧跟党走,心系人民的先进群体,在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路上始终秉持纯洁初心和时代使命为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人民群众持续奋斗,赢得无数辉煌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需要坚定
新时代社会处于深度变革转型期,各类社会思潮活跃,多元价值观出现分歧,甚至相互冲突,这导致部分个体出现了道德问题。为回应时代问题,道德共识作为多元社会的一种伦理话语被提出,因为现代中国道德危机、道德问题的实质是道德共识的危机,因此我国需要进行道德共识培育。本文的研究视角立足于新时代,以大学生道德共识培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审视大学生道德共识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
每一个时代都有符合时代特征的精神引领社会发展,企业家群体是新时代重要的社会实践主体,企业家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是时代之所需,使大学生以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投身于强国伟业的建设中。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从新时代背景出发,论述了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育的特性和意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科学精神作为现代科技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对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不竭动力。2017年,教育部首次提出要加快“新工科”建设,要在高校布属设立新工科的专业,为新工科发展建设培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立德树人是新工科科技人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要求。新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传播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传播媒介呈现出了向纵深发展的融合态势,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新形势下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只有把握好传播媒介的融合发展规律,才能熟练的驾驭和使用传播媒介,才能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搭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因此,本文以“媒介融合”为切入点,试图通